不过有的人憋出病来,有的人却知道在不顺心时,懂得忍耐。不过保持忍耐,说得随意马虎做到却很难,你想一想在自己找不到事情,生活困难时是怎么熬过来的?饭都吃不饱时,你看身边还有多少人坚持走正道的?
这让我想起了《易经》里的一句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意思是,当你碰着了实实在在的困难,迫于形势而徘徊不前时,自己要守正,并争取得到他人的帮助,才能成事。
实际上一个人在现实困境面前,能坚持走正道是很难的,且不说另日常平常表现得如何老实,一旦心存私欲,动作就随意马虎变形,心也不能正了。毕竟能够在无人时还能保持身正的不多,就连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子也不讳言行必要的恶。
而《易经》里的这几个字,教会我们的是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得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只要你身正,碰着朱紫合作的可能性就大,还能招揽到贤才,在战胜重重困难之后,还是可以走向成功的。
比如刘邦,他千辛万苦进入关中,攻陷咸阳之后住进了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就美滋滋地享受着得手的统统,开始做起了关中王的梦。不过刘邦部下的几个贤臣却禁绝许,认为他的做法欠妥,这个期间不能贪恋面前的利益,而是要身正,以民为重,以统一天下为重。
于是刘邦离开了阿房宫,废除了秦朝苛刻的法律条文,宣告「约法三章」,取得了民心。跟项羽自高自大不同的是,刘邦爱才若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有了战功都先照功行赏,对身边的谋士更是礼遇有加,才有那么多人为他卖命。
身正,得民心,得贤人帮助,刘邦末了打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抛开神话色彩不谈,作为草根出身的刘邦,论武功他不比项羽强,论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论智谋他比不上张良,可是他有一个优点,便是他的耐心。
四十多岁了还吊儿郎当的刘邦,给人一种扶不起的印象。那不过是他给人的一种假象而已,在被人嘲笑又没有表现机会的韶光里,他只能复苏地等待,在不顺面前暂且忍耐,一旦机会来临便一鸣惊人。
有人会说,谁不会在成功之后把之前的经历编得好听一些呢?便说刘邦之以是取得天下,都是命好或者运气好。实在不然,一个人的运气再好,就算在九去世生平的沙场上活下来了,要想当上天子管理天下,没有两把刷子是弗成的。
刘邦的忍耐能取得天下,我们普通人能得到什么呢?当你碰着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时, 是不是也有耐心去面对,还为了走捷径违背了做人的原则?实在碰着了不顺心的事,它也不会要了你的命,只是让你想起来不那么愉快罢了。
如果你强行让自己在短韶光内统统看起来都很顺利,那么你不是自欺欺人,便是想出歪主张干坏事来快速达成目标。而当你知道困难是客不雅观存在,如果在某一个阶段内即便拼了命也无济于事,就暂且停下来,耐心地去做准备。
比如你可以剖析造成当前困境的缘故原由是什么,如何去做才能避免由它带来的侵害等,你就找到了对症下药的引子。在任何时候有了不顺心的事,你都不要自暴自弃或强行出头,否则便成事不敷,败事有余,还是《穷查理宝典》里有句话说得好:「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末了,以普希金的《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作为结尾:
如果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伤,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忍耐,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心儿永久神往着未来,
现实却令人苦闷。
统统都是暂时的,统统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终将变成美好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