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登上远远的深秋山头,上山的石子路蜿蜒弯曲,在山巅白云环抱升腾的地方有居住的人家。
停下马车,喜好这枫林的晚金风抽丰景,霜染的枫叶红过仲春的鲜花。
全诗写的秋色,并无秋字,就凭借了霜叶胜花就流传了千古,一个远,一个寒,一个斜,一个深,就将山的意境和特点勾勒了出来。
这样的背景,作者只是好似只是平淡地阐述,真实地描写,却溘然停下马车,诗中还直接用了一个爱字,前面两句是枫林晚景的铺垫,再引出热烈红艳的霜叶,赛过了仲春盛开的春花!
全诗十全十美,戛然而止,止于墨客心目中最美好的景致!

这因此前对这首诗的感触,而今我却有不同的体会!

为什么叫山行之我见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是《山行》,看重的是山,一行一停,都在山中,行走在山间,石子路曲弯波折,山高路远,在山头云雾迷蒙的深处,有几户人家!
虽然是登山行走,目光却有勾留关注,说的是山,讲的山上的路,山头的云,山巅的景!
夕阳晚照之下,经由了一片枫林,这里让人喜好,枫叶红过了仲春的花朵!

历史上点评过这首诗的人很多,个中:

明人瞿佑《归田诗话》:予为童子时,十月朝从诸长上拜南山先垄,行石磴间,红叶交坠。
先伯元范诵杜牧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之句……至今每见红叶与飞落,辄思之。

清人范大士《历代诗发》:结句写得秋光残酷。

近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读此可见墨客高怀逸致。
霜叶胜花,凡人所不易道出者。
一经墨客道出,便留诵千口矣。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霜叶红于仲春花”,真名句。
诗写山行,景致幽邃,而致也豪荡。

大家都彷佛比较看重的是后一句,这也是有缘故原由的,萧瑟寂寥肃杀,在墨客的诗句之中,很少有诗是明艳的,这也就造就了这首诗终后一句的独树一帜!
而我却认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才是《山行》的诗意与情怀所在。

沈德潜认为杜牧绝句“托兴幽微”,可称盛唐绝之“嗣响”,把其特色概括为“远韵远神”。

便是说杜牧的诗别具流逸风采,《山行》一诗中霜叶胜花,让人醉爱,只是山中一个景致,让人留恋勾留,却不能概括山中之行的全貌和情态。
一个坐爱,胜于,能解释作者的感想熏染,却是在白云远上的大环境下,作者自然地流露在个中的体悟,和隐含的云山情怀,以是第二点来说了,除了题目所用《山行》,这种古朴洒脱的风采与杜牧诗作更为贴合。
杜牧主见文以气辅,反浮艳,恐怕也是这首诗取名《山行》的缘故原由。

其余来看看杜牧的其他两首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杜牧 《江南春绝句》

这写的是江南的春天,景致颇多,写的景致,情绪却十分地内敛,没有江南,没有春的字眼,用的莺啼,水村落,烟雨楼台等等,就勾勒出了千里江南的景致,深邃柔美,却也淡泊周详地描绘出景像,诗在意象,千年烟雨,四百八十寺,气概全篇,不负江南,由此可见杜牧写诗,不在一时之名言名句,只在意蕴情怀为主,简括了一个完全而柔美的江南,以整体为紧张,局部为整体做事。
《山行》也是如此,霜叶出彩让人爱,而远山白云更是山的整体印象,所行所停都是这次山行的一部分。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鹃。
------------------------------------杜牧《惜春》

春来春去,花着花落,由景写情,就情写景,蕴藉地表明自己的情怀,用景致婉转地解释自己的珍惜的态度。
前面的直抒其意,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写了春天的景致和对它的惊叹。
这一如杜牧的风格,景中藏深情,诗中含真意,而题目点题《惜春》。
由此可见,《山行》也是如此,山行才是主题,停也是行,山才是重点,霜叶只是个中的景致之一。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才是整首诗的意蕴和灵魂所在,是诗作的点题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