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岭鸟喧哗。

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

试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

这是衡阳民间流传最广的关于“衡阳八景”的一首诗。
由于朗朗上口、简洁明了、随意马虎背诵,轻松俘获了衡阳人的头脑,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影象。
它的作者是谁,早已无从知晓。

衡阳八景①丨揭秘衡阳八景的前世今生

“衡阳八景”之说,到底从何时开始的?

在衡阳市图书馆党支部布告、研究馆员刘忠平的推动下,《明拓本<衡阳八景图>》于2023年正式出版。
他在书中,解读了“衡阳八景”的前世今生。

争相效仿“潇湘八景”

北宋画家宋迪,苏轼、司马光的好友,曾多次到湖南采风写生。
是湖南的美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创作了八幅得意之作,即《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和《渔村落落日》。
大墨客和画家米芾看到“八景图”后拍案称奇,愉快地给每一幅画作诗写序,加以推崇。
后来,南宋天子宋宁宗赵扩也来了兴趣,朱笔御书八景组诗。
之后,“潇湘八景”名声大振,成为湖南文化的标志LOGO。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地争相仿效,推出自己的“八景诗”和“八景画”。

“衡阳八景”在明代形成

“衡阳八景”名单正式出炉该当是在明代。
之前虽有争议,但终极约定为“雁峰烟雨”“石鼓江山”“花药春溪”“岳屏雪霁”“朱陵仙洞”“青草桥头”“东洲桃浪”和“西湖白莲”。

明万历年间,衡阳曾经出版了一本《“衡阳八景”图》。
除了有“衡阳八景”图之外,每张图的后面,还有张述龄、陈宗契、伍让三人所作的八景诗各一首,以及一篇写于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的《衡阳八景赋》,由衡州知府陈安撰写。

这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关于“衡阳八景”的最早记载。

有了“潇湘小八景”的美誉

在湖南各地八景中,以“衡阳八景”最为有名,有“潇湘小八景”之誉。

1655年春天,被迫阔别家乡的王夫之,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怀着思念与不平,写了《潇湘小八景词》。

历史影象在当代渴盼重现

在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中,“衡阳八景”遭遇了部分摧毁。
另一方面,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时期的变迁,“衡阳八景”逐渐变成了回不去的过去。
即便如此,衡阳人一贯在努力地重现这些最美的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