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诗卷》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
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
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
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五篆字。
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
”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

《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高兴,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影响巨大。

米芾自称用笔“八面出锋”,极尽笔法百态。
早于《蜀素帖》一个月书写的《苕溪诗帖》,便是米芾“八面用锋”的精彩之作。
此帖结体构思风雅、气韵洒脱惬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米芾行书的高超技巧与纵逸神韵。
放大看,更震荡!

米芾苕溪诗帖风樯阵马八面出锋

单字高清

《苕溪诗帖》释文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误书旁注卜乃点去符号)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飘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得意,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

来自书法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