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集在池上稻田中演出《松烟》。

云门舞集在稻田中的舞台。

台东县池上乡农人卢美锜怎么也想不到,台湾编舞家林怀民会看上自家的一块田,她更想不到,不事农桑的林怀民竟能在体验割稻后,编出名叫“稻禾”的舞来。
近日,她又在家门口的稻田舞台前,和2000多名乡亲一起,欣赏了林怀民所创立的云门舞集带来的《松烟》。
取典于古人焚松制墨的舞作,同样与池上这个书法之乡有关。

“颠覆对农人刻板印象”

池上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

练书法、学油画、排戏剧、爱古董,农人卢美锜的爱好不可谓不文艺。
人家可不是玩玩而已,就拿书法来说,一欠妥心就练了20年。
在她家的阁楼中转上一圈,墙上挂有米勒的《拾穗者》、梵高的《星空下的咖啡店》、莫奈的《日本桥》,与并列其间的书法作品相映成趣。
再去顶楼一看,层层叠叠挂满了她的书法习作。

再与卢美锜聊上两句,言谈之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家庭之外对生活可能性的追求,会让你深深地惊叹,面古人可远不但是文艺中年,分明更是思维开放魄力十足的当代女性啊!
如果能再深谈一步,听听她打小每周数次跑去戏院看电影的经历,你定会为自己从前关于农人想象的局限感到羞愧。

卢美锜可不是个例。
常住人口4000人的池上乡,至少有几百人研习书法,一脱手便可见内力深厚。
数年前,林怀民惊叹于花东纵谷稻浪翻飞的绝美,更让他惊奇的,还有农友的视野,“谈吐和自傲大大颠覆对农人的刻板印象”。

林怀民找来拍照师张皓然,在卢美锜爷爷留下的一块稻田中采集视觉素材。
两年的驻村落韶光中,张皓然逐一记录下初苗、满穗、收割、烧田的稻米生命进程,这些“会呼吸”的影像,后来被呈现在《稻禾》的舞台投影中。
天光云影,风吹稻浪,大美池上惊艳了天下。

2013年,云门舞集《稻禾》的首度亮相,便是在池上天地间,为2000多名池上乡亲义演。
“池上不但是云门舞集最美的舞台,也是全天下最美的舞台。
云门的舞者走遍天下,最爱的舞台还是池上。
”时至今日,林怀民常常会得意地用闽南话模拟池上阿嬷们,“都看不懂在讲什么啦,但是好美啊!

“云门帮我们伸开眼睛”

今年秋日,云门舞集又回到了池上。
问及5年中村落庄的变革,林怀民会见告你,“不雅观众更有气质了,连路牌都变了,现在是用书法写的。
”溜达池上街头,举头便是绿底白字的路牌,细看过去,不仅字迹不同,连字体都有差别,它们出自好几名书友之手。

云门舞集最初在台东剧院内演出《稻禾》时,林怀民曾邀卢美锜一家不雅观赏。
投影中稻田的四季成长,让她首次创造自家田地竟如此之美。
卢美锜的丈夫叶云忠也说,“是云门帮我们伸开眼睛”,“平时巡田都只看面前的稻子,现在日巡三趟,眼界会往远看,欣赏池上的美。

稻禾的美不仅如此。
“不是说把演出做好,而是透过这个,得到不同的东西。
”林怀民说,“我们来了,让大家看到俏丽的风景,池上人以为很骄傲。
”平常街头人迹杳杳的池上,由于云门舞集走向天下,也带来了不雅观光的人潮。

尤其当池上农人组成的“池上乡文化艺术协会”与“台湾好基金会”携手打造了“池上秋收稻穗艺术节”,每年这个时候,从天下各地赶来的游客,乃至超过了池上村落和颜悦色数,“像过年一样热闹”。
台东县池上乡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梁正贤自满地见告,“我们去外地都敢大声跟人家讲,我是种水稻的。
一样平常的州里很少有人敢这样说。

这次云门舞集来演出,池上乡唯一的初中,全校230多名师生集体出动,再加上本乡社团成员,统共有300多人担当现场志工。

同学们从演出前摆放不雅观众座椅,到现场坚持秩序、清理一间间流动厕所,稚嫩的肩膀担叛逆务。
“我的激情亲切彷佛一把火,燃烧了全体沙漠,嘿!
嘿!
嘿!
嘿!
”少男少女列队微笑鼓掌迎来送往,歌舞欢腾,让不雅观众心情大好又印象深刻。

“池上不但是唱歌舞蹈”

“云门点亮那一把火,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我是池上的学生,有一股骄傲感。
”梁正贤抚掌大笑,“池上学生的学测成绩本来在台东县倒数十名之内,两年前升到全县第二名,那个跳跃式的发展,让我们自己都吓一跳。

“我们考试测验过给相对弱势的学生奖学金,但创造效果并不好。
”梁正贤说,“学生打从心底创造别人很重视我们,都说我们表现很好,自发性的学习动力才会够。

林怀民对此深有同感。
外界的关注,对池上人来说是一种光彩。
孩子们也有体会,自傲感随之提升。
“有了这种自傲,他们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对付全体社群来说很主要。

“池上不但是唱歌舞蹈,而是做得更多。
”林怀民说。
池上是全台最纯净自然的稻米产区,由于品质优秀,池上米屡获全台冠军米称号,发卖收入部分用于帮助清贫学生上大学。

如今的池上洋溢着文艺气息,在伯朗大道上骑单车找金城武树合影真不算啥,大坡池音乐馆古典音乐讲座、谷仓艺术馆中台湾画家蒋勋的字画展、池上乡农会大地戏院星空下的电影、多力米故事馆中池上米的周边产品都值得关注。
2014年起,包括蒋勋在内的多名艺术家驻村落创作。
林怀民说,现在还有谁敢嘲笑台东是艺文沙漠?

游客爱好文艺也就罢了,村落民如今的审美素养也不低。
从前租车的店铺不会考虑招牌的颜色和位置、架设的车棚跟环境是否折衷,眼里只看到自家。
现在有了整体不雅观,寻求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梁正贤笑说,我们春天办野餐节读诗,草地上的野餐垫肯定要用绿色的嘛,有关部门居然找来了黄色的垫子,就被我们诘问,“你到底有没有美学素养?”

池上书局的第三代老板简博襄对说,以前游客来池上,我会说,“你来啦?”后来创造他们常常过来,看演出、游池上、来书局摸猫,我就改口,“你又回来啦?”

池上秋收演出几日,盈耳尽是“云门”“林怀民”“蒋勋”。
热闹散去,村落民们将评论辩论音乐导聆、谷仓艺术、字画展示。
如此各类,何其美好。
(张 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