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经》一文里,作者对孔子编订的《易》《诗》《礼》《春秋》等五经不吝赞颂之词,夸赞其思想代价影响深远。
他还指出后来的论、说、辞、序等二十多种文体,皆源自“五经”。
经书是各种文章取之不竭的源泉。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
“经”也者,历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讲述天、地、人三者常理的这类书,叫做“经”。

经,是历久不变的根本道理,不可改变的教导。

宗经经典名言10句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点评】“三极”即天、地、人三才。
“彝”便是常道、常理的意思。
作者开篇指出经书具有极高的思想代价,包藏天下之理。

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经书取象于天地,征验于鬼神,

研究万物的秩序,制订出人纪。

又能洞察人类心灵奥秘,

是极尽文章精髓的著作。

【点评】经书取材天地、鬼神,贤人又从万物的秩序中,悟出人伦之理。
其又能揭示人类心灵之奥秘,是文章中的文章。

义既挻乎脾气,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

经书能够熏陶人们的脾气,文辞也合乎文理;

以是能培养正道,成为文章典范,光明昌盛。

【点评】“文理”指文章内容和行文方面的条理。
“昭明”一句出自《诗经》:“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道心惟微,圣谟卓绝 ,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

自然之道本心精微,

贤人经书卓绝高妙。

这就彷佛高墙深宅,

里面自然深远广阔。

【点评】“微”即精湛奇妙之意。
作者认为,贤人所著的经书,参透自然之道,像高墙深院一样深不可测。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通亮啊,就像天上的日月;

清晰啊,就像星辰的运转。

【点评】孔子的学生子夏惊叹《尚书》记载的业绩清晰、明白。

《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不雅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

《尚书》的笔墨读来虽然费解,但寻究其道理,便立即明白晓畅;

《春秋》的笔墨一看就能明白,但探索其意义,才以为深奥艰深。

【点评】《尚书》是上古的史料汇编。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籍《鲁春秋》修订而成。
孔子曾言:“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

经书虽然古旧,但回味起来却能每天有新的感想熏染,

子弟求索得益也不会晚,古人利用长久未必先得。

【点评】经书经久弥新,经得起磨练。
古人利用终生,未必能全然领会。
后人努力求索,也会有新的收成。

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

论、说、辞、序这样的文体,是从《易经》开始的;

诏、策、章、奏这样的文体,是从《尚书》发源的。

【点评】“论”“说”紧张用于解释道理。
“辞”“序”是用来阐明的。
“诏”“策”是天子向臣民发布的诏令。
“章”“奏”是臣下向君主进言的文书。

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 ,则《礼》总其端。

赋、颂、歌、赞这样的文体,因此《诗经》为根本的;

铭、诔、箴、祝这样的文体,是由《礼经》为发轫的。

【点评】“赋”是两汉期间的紧张文学文体。
“颂”是颂扬功业的韵文。
“歌”便是诗歌。
“赞”原是颂的一种,不限于赞赏,内容上有褒有贬。

“铭”是刻在器物上的韵文。
“诔”是陈述去世者德行并哀悼的一种文体。
“箴”是用于鉴戒过失落的四言韵文。
“祝”便是向神祷告的一种文体。

文能宗经,体有六义。

作文如果能以经书为模范,

那么作文就有了六种优点。

【点评】六个优点即是:情绪到位、风貌豁亮清明、纪事信实、思想正派、系统编制要约,以及文辞华美不浮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