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寞锁豪门,梦承恩。
深深的宫阙之中,又有谁会爱惜这满园的春景?薄暮中,佳人一个人孤零零的伫立在台阶上。从迢遥的院落里传来了阵阵的乐曲之声,若有若无,听的不是很清晰。光阴荏苒,青春易逝,又是满树的梨花飘落之际,今晚的绣花被模糊透着寒意,将这寂寂的豪门锁上,冷生僻清。梦中,她得到了天子的宠幸。
纳兰这首词,便是为了怀念词人所钟爱表妹而写,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竟被送去皇宫,这一别,或许终生都不得见,纳兰又有多少的相思须要倾诉?
这首词朴拙动人,缠绵悱恻。词人虽然没有主人公,但读者不难创造,词人是从宫禁女子的角度,抒发了对已经入宫表妹的相思之情。
词的全篇以宫禁女子的语气开始,描述出这样的情景:在这幽深的皇宫之中,如此美好的春景,又有谁能欣赏呢?这样一来,词人就把他的想象和表妹的实际处境相吻合,增长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也是纳兰词作中常常利用的,明明是词人自己的想象,但是阐述者的口吻却又像是描写之人所说,一韶光竟分不清到底是谁在写,谁在抒发情绪。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接着词人连续写道:傍晚时分,她一个人伫立在瑶台的台阶上,只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的乐曲声,仔细聆听,又分辨不清楚。由此可见,纳兰的表妹在入皇宫之后,并没有得到天子的宠幸,遭受冷落。但是心中对纳兰的深厚感情被这厚厚的宫墙所阻隔,于是便以为内心失落落、孤寂、生僻。在这一阵乐器之声的衬托之下,内心加倍以为悲惨孤独。这几句明着是写主人公内心的情怀,实在则是表达纳兰对表妹独清闲皇宫之中的深深地关怀之情。
到了下阕,词人的感情发生了些微的变革,纳兰由开始对表妹的关怀转变成暗生忧虑。“又是梨花欲谢”。确实如此,又到了梨花凋落的时候。值得读者们把稳的是,“梨花”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女子的仙颜。而女子的命运不便是如梨花般随意马虎凋落,青春易逝吗?深宫之中,这孤独一人,绣花被又这般透着寒意,虚掩着的赤色大门早就被失落落和寂寞重重包围深锁。处于这样的环境里,纳兰开始忧心表妹能否耐得住这深宫的寂寥,能否坚守着彼此的誓言,纳兰或许在内心深处烦忧,担心表妹会有一天愿望得到天子的宠幸,想到此,纳兰禁不住满怀惆怅,心生怨尤。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想,纳兰的忧虑担心,不便是源于内心的痴情吗?可以这么说,纳兰把对表妹的这份繁芜感情,表达得缠绵而且凄婉动人。
当然,这首《昭君怨》也还有一些其他的解读。就有学者认为这首词是纳兰借助宫禁女子的形象抒发自己十几年的韶光摧残浪费蹂躏在御前侍卫这些繁琐的公务中。虽遭受盛宠,却内心忧虑,郁郁寡欢的心情。当然也有其他人认为这首词表达的是皇宫之中女子对生活的一种渴望。宫中女子,都希望受到天子宠幸,但词作中女子并没有如愿以偿,等来的是满满的失落望,年年等待,可青春不再,无望之际便只能寄希望于梦境“承恩”了。从想象中得到心中一丝丝的安慰,这些于后人看来,无异于镜花水月,可悲可叹至极。这些解读内容,向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身对付诗词鉴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读者之以是品鉴,也来自于内心的一种理解、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