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这位被后人尊称为“财神”的人物,在 38 岁才踏上做生意之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浊世,他的前半生充满坎坷。曾为越国大夫的他,本应有着锦绣出路,然而奸佞当道,让他识破了官场的险恶。38 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脱下官服,转身迈向了未知的商海。
凡人在这个年纪或许早已安于现状,但范蠡心中却燃烧着东山再起的火焰。他东拼西凑,困难地张罗出一笔小小的启动资金,开启了充满寻衅的做生意之旅。
起初,范蠡的日子极为困难。既无人脉又无资源,起步还晚,他吃尽了苦头。但这位曾经的越国公子高慢实足,绝不向命运低头。他在摸爬滚打中积累履历,同时悉心研讨商道,苦苦寻觅着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范蠡小有所成。他的第一桶金来得颇具戏剧性。他早早察觉到江南频年水旱磨难,断定粮食一定欠收。于是,他果断地低价买进大量廉价粮食储存起来。等到灾情蔓延,粮价飞涨之时,他高价抛售,赚得盆满钵满。这次经历让范蠡深刻领悟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机遇未到不可强求,事情未明不可蛮干。太多人齐心专心只想赢利,盲目追逐机会,却不知唯有耐心等待、未雨绸缪,方能笑到末了。
凭借着远见卓识,范蠡在阛阓上越战越勇。当时机成熟时,他脱手凌厉。“得时无怠,时不再来。”他看准机遇投资铸剑,一举成为武器制造巨子;又在楚国攻打吴国之际,大肆炒作铜材,再次赚得盆满钵满。若当初他犹豫未定,这等造化便会被他人夺走。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范蠡的这一妙计尽显逆向思维。不走平凡路,在别人不要的时候买进,待大家须要时卖出。夏天买皮货,冬天买薄衣,旱灾买船,洪涝买车,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举动,却让他赚得钵满盆盈。如今看来,“反向投资”的理念早有先哲考试测验。
而买卖之道在范蠡看来,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便宜时如宝贝般抢购,昂贵时如垃圾般抛售。他常年奔忙各地,包罗天下珍奇异宝,不到关键时候绝不轻易抛售。久而久之,他的仓库里堆满稀缺商品,牢牢掌控了市场定价权。
有一次,范蠡途经荆楚之地,有时创造一种可入药治病的奇珍奇草却乏人问津。他当机立断,将货源全部买下,犹如捡漏一样平常。不久后,这种药材价格飞涨,他的独家货源更是身价百倍。这一招“独家垄断”,令人叹服。
范蠡并非只知专一赢利,他深知“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不雅观已”。心腹知彼,洞悉行情,这是商道的真谛。他派部下打探各国征战动向,由于战乱会引发产品价格颠簸;派人稽核各地农作物长势,因歉收意味着粮价必涨。同时,他时候关注市场行情,对天下财富的流向管窥蠡测。
做生意,诚信至关主要。范蠡对商品质量极为挑剔,“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他的货品精挑细选,货真价实,客户越来越多,买卖如日方升。他的诚信成为后世贩子竞相效仿的榜样。
范蠡还深知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论其有余不敷,则知贵贱”。他长于通过行情预判市场,捉住最佳投资机遇。“旱则资舟,水则资车”,随机应变,见微知著。
范蠡的八句“致富名言”,字字珠玑,句句精华。虽历经两千多年,如今读来,依然让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这位春秋期间的传奇人物,38 岁创业又何妨?他以自己的聪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不朽的商业传奇,不愧为千古模范。愿天下企业家和创业者,都能从范蠡的故事中汲取聪慧,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范蠡为什么被叫做商圣?##学习做生意之道[话题]##历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