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用《示儿》做标题的诗,自 以南宋大墨客陆游(1125-1210)临终前夕的那一首最为读者所知:“去世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关心国家统一的深情大愿,动听至深。中唐大墨客韩愈(768-824)也有一首《示儿》。名气就没有那么大了,又曾经受到过不少批评。韩诗云: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费力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中堂高且新,四季登牢蔬。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於。庭内无所有,高树把九株。有藤娄络之,春中原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山鸟夙夜迟早鸣,有类涧谷居。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嗟我不润色,事与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这首诗用大部分篇幅描写自家的宅邸,宽敞高大,绿化得很好,户外景不雅观非常之美。主妇有“高平郡君”的封号,来访的客人大部分是高官,来往最频繁的是两位文学家:张籍(766-830)和樊宗师(766-824),来了就大谈文艺和学术。按韩愈初到都城长安在贞元二年(786),“费力三十年”,写此诗当在元和十年(815)前后,钱仲联师长西席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即系于此年,其时墨客四十八岁,官任考功郎中,兼知制诰。
业已功成名就的韩愈对儿子说,这样的住房、地位和交游,这样富贵高雅的生活,是自己奋斗三十年得到的硕果:从前的自己实在是一个“止携一束书”的穷诗人。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诗的末了两句“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的意思是说,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上进,靠自己奋斗去争取美好的出息,千万不要犯含糊!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现在人们每每也还这么教诲子女,只是一样平常不会讲得如此趾高气扬。
韩愈的坦率后来遭到了批评,说他为鼓励儿子好好读书:“所示皆利禄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韩吏部上》引苏轼语),显得不足高尚。这样的批评自有其合理的成分,教诲子女还是应该讲求志存高远,而争取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一层意思,也可以不必讳言。韩愈乃是儒家的一代宗师,后来的道学家一味高唱“存天理去人欲”的高调,彻底否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那就不免有些矫情了。
◎本文原载于《中华读书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