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追逐赛的题目中涌现,玩飞花令的时候,也涌现过两次。

这两句出自晚唐大墨客杜牧的怀古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很经典的一首怀古诗最后两句引起了千年的争议

这首诗是杜牧路子赤壁古沙场,思念三国英雄时所写,末了两句,引起了千年的争议。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孙刘联军打败曹军,拉开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序幕。

后世有很多关于赤壁的诗词,例如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元好问的《赤壁图》,“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

如果说苏轼的《念奴娇》是赤壁词的顶峰之作,那么杜牧的这首《赤壁》无疑是诗歌中的俊彦。

短短四句,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赤壁之战的关键点,以小见大,堪称神来之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是写实,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溜达在赤壁古沙场,墨客有光阴在泥土中创造了一枚未被销蚀的战戟,他将这枚战戟洗濯后,创造原来是当年赤壁之战遗留下的兵器。

原来漫游古沙场,就很随意马虎勾起墨客对三国英雄的思念,如今又多了这样一枚遗物,墨客不禁浮想联翩,这就为后文的感慨作了铺垫。

而且这枚断戟不仅是墨客怀古的媒介,更是历史的见证,一种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最为后世所称道,也最具争议。

众所周知,在这场战役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计策,那便是火攻。

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也是为了“火攻”做准备。

然而我们也知道,一场战役的胜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那时曹操的大军在西北方向,而倘若要用火攻,必须要借助东熏风,否则前期的事情准备得再充分,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往后世都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便是如此。

杜牧的这两句诗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他看来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那么想必赤壁之战得胜的便是曹操了,恐怕二乔就会被关进铜雀台了。

“二乔”便是东吴的两大美女,大乔是小霸王孙策的夫人,她的妹妹小乔嫁给了周瑜。

而铜雀台是曹操在大败袁绍之后建立的,同时建立的还有金凤、玉龙二台,但是个中尤以铜雀台最为壮不雅观,传闻曹操收罗了大量的美人,藏于铜雀台。

以是杜牧才会说“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流传很广,但是争议也很大。

南宋的许顗在《彦周诗话》曾说“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大乔小乔何许人也?她们可不是普通的妇人,一个是前东吴之主的夫人,一个是现东吴大都督的夫人,如果连这两个人都成了俘虏,那么所谓的社稷、庶民百姓,也就无需多言了。

以是杜牧不是“措大不识好恶”,而因此小见大,将硝烟弥漫的战役写得极尽婉转蕴藉。

原来是很持重严明的怀古,可是多了“大乔小乔”,又多了一股风骚的韵味,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

每每读到这两句,我都不禁好奇这两姐妹是何等倾国倾城,也会顺着杜牧的假设,遐想若东吴大败后,这两姐妹该是若何的了局。

大概真的便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了。

全诗普通易懂,以小见大,该当算是唐诗中最经典的一首“赤壁”了,短短4句,却堪称神来之笔,令人回味无穷。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