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战襄渝线

襄渝铁路出发点位于襄阳站,由襄阳北站离开襄阳铁路枢纽,经老河口东站、谷城站、武当山站、十堰站、白河县站、旬阳站、安康站、紫阳站、万源站、达州站、渠县站、广安站、华蓥(ying2)站,经由北碚(bei4)站参与重庆铁路枢纽,终点到达重庆西站,全长837公里。
个中襄阳—老河口东与汉丹铁路共轨,汉丹铁路自湖北省武汉市汉西站,北咽喉引出,向西经孝感(长江埠(bu4)、云梦、安陆)、随州、襄阳、老河口至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站,全长412公里。
  这条铁路横贯鄂、陕、川、渝三省一市,东与汉丹、焦柳铁路衔接,中与阳安铁路相通,南与达成、达万、巴达(在建)、遂(sui4)渝、成渝、川黔、渝怀铁路相连,是联结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具有主要意义。
该线襄阳至莫家营段56公里1960年建成通车,新建铁路正线长859.6公里,由铁道部第二、三、四勘测设计院和电气化工程局设计,紧张由铁道兵担负施工。
参加施工的铁道兵部队有8个师、2个独立团,另有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电气化工程局和湖北、陕西、四川等省民工和三线学兵。
全线东西两段分别于1968、1969年开工,中段于1970年第1季度开工,1973年10月接轨通车。
1975年11月至1979年12月分别交付运营。

196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培植大西南的号召,经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于1965年12月勘测设计,确定线路由襄阳至成都,称襄成铁路。
1968年初,中心出于国防培植的须要,做出了先修渝(重庆)达(县)铁路、缓建成(都)达(县)段的决定。
1969年底,中心确定渝达、襄成两线合一,称襄渝铁路。
同年12月29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加快铁路培植问题,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司令员何辉燕参加了会议。
会议哀求襄渝铁路于1972年铺轨通车。
  襄渝铁路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
铁路横穿武当山、白云山,走经华蓥(ying2)山、中梁山,在神仙渡、旬阳、紫阳3跨汉江,9跨东河,7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碚(bei4)跨嘉陵江。
沿线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tuan1)急,悬岩绝壁,阵势险要,地质复(fu4)杂。
全线要建桥梁716座,隧道405座,多线隧道13座,桥高隧长,最长隧道1685米,最高桥墩76米。
工程任务艰巨,施工条件差。
尤其是陕西境内,交通闭塞(sai1),人烟稀少,物资缺少,300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没有公路,没有电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资奇缺,紧张靠人,肩挑、背扛。

誓把彩虹铺世界会战襄渝线 作者国立军 诵读赵红

1970年,襄渝铁路中段开工。
一季度,中心军委调动从成昆线撤下来的铁道兵第10师进入陕南旬阳,在具有伟大计策意义的襄渝铁路线上展开工程会战。
我团担当了陕西省境内蜀河到展园地区的施工任务。
管区长度曾多次变动,基本管区(自1972年1月—1973年8月)由蜀河隧道入口至展场地道入口,展场地道全长1790.66米,我团担当入口施工493.14米,起讫(qi3qi4)里程209+585.45——218+743.14,全长9.12954公里。
紧张工程数量有:路基土石方66.1立方米(个中干砌3.659立方米),锚(mao2)固桩1362.5米/4605.45立方米,附属圬(wu1)工构造5060立方米,隧道3.5座,总长7172.05米,桥梁5.5座,——正线延长698.80米--换算延长1398.62米,个中多线桥2座,延长257.4米,——换成单线957.22延米,涵洞桩79.71横米,备铺(pu1)隧道道碴(zha3)4.46万立方米,正线铁路房屋5201.2平方米(已建1496.7平方米),安康—旬阳公路20.791公里(土石方116万立方米),临时房屋83.120平方米。
四十七团投入兵力最多时达一万六千余人,从1970年2月设防,至1974年年底基本竣工,全体工程工期历时五年。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公民”的伟大计策方针指引下,具有伟大意义的襄渝铁路在党中心和毛主席的精确领导下,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及各级党委领导下,在全国公民及铁路沿线广大公民群众大力增援下,广大指战员、民兵和学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去世”的革命精神,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逢山打洞,遇水架桥,大胆顽强,昼夜奋战,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73年10月20日胜利接轨了!
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又一个丰硕成果,也是全体指战员、职工及修路的民工、学兵联络同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条铁路的建成,对付加强战备,巩固国防,增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培植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计策意义。
参加会战的部队、民兵、学兵所做的贡献是伟大的,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成绩和缺陷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
参加修路的军民用一首诗歌颂这一伟大培植工程的战绩:

万炮齐鸣震宇宙,襄渝线上把营扎。

面对秦岭,背靠巴山,

脚跨汉江,头顶蓝天,

天做帐,地当床,风展红旗如画。

毛主席挥巨手,战士最听党的话。

马列宝书,风枪一杆,

险山恶水只等闲。

战寒冷,斗酷暑,

扫塌方,排大水,

军民苦战四余载,千条困难踩脚下,

建发展廊数万丈,彩虹直跨川陕鄂。

火车汽笛一声响,巴秦汉蜀奏凯歌。

颂歌献给毛主席,公民战役闻天下。

备战备荒为公民,反帝反修把敌杀。

忆往昔:

名曰官道一条四通八达,实在曲直折巷子难行走,

只听到汉江舟子拉纤(qian4)的号子声。

看目前:

铁路公路四通八达,

公民仰望铁龙奔驰,

幸福泪涌说不出话。

铁道兵今向何处去?

志在四方,五湖四海。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齐武装,

为公民造福,誓把彩虹铺天下!

在襄渝铁路线上有一道奇不雅观,那便是各式各样的铁路桥。
这些桥有大有小,还有造型独特的钢梁桥。
这些多姿的铁路桥是连接铁路运输大动脉的锁链,更是贯通湖北、陕西、四川、重庆四省市的“彩虹”。
襄渝铁路沿线多是重叠连绵的山峰,群山之间,碧绿清幽的江水急急东流,一座座铁路桥横架在急流险滩之上,一座座桥下江水湍(tuan1)急,桥影如月映在水中。

编辑: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