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通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彷佛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开始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微点: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假如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韶光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以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习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富丽;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典?
微点: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绪——母爱。尤其是诗的末了两句,以普通形象的比喻,寄托小儿百姓炽烈的情怀,对付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美的词华,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厚素淡的措辞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东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本日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去之情。
微点: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勉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去世,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致,写景抒怀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逐步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彭湃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微点:“欲穷千里目”,写墨客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欲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便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墨客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胸襟抱负,也勉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五首,王维的《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清闲他乡作客,每逢节日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微点: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域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碰着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蕴藉深奥深厚,既朴素自然,又弯曲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六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旁边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旁边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旁边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昼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昼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媚谄她。
微点:《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个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个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情由。
第七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去世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微点: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年夜方冲动大方的诗起调高亢,光鲜地提出了人生的代价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去世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浸染。墨客反攻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为,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由于这都是墨客的心声。如此年夜方雄浑、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男子了。
第八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成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微点: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利用了十分贴切、浅近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涌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去心中怀着无限情意,由于我们同是在官场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纵然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离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哀得泪湿衣巾。
微点: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去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交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口碑载道。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抑扬,气脉流利,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凄凉惨恻之气,腔调豁达,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人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人辛劳劳动得来的呀?
微点: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详细人、事落笔,墨客选择比较范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近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