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禀享金末元初词人元好问的一首词:《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词人在战乱避难时从三乡(今河南宜阳三州里)移家登封嵩山,此词是初到时所作。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金末元初元好问。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合适,从军乐,莫问所从谁。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此词上片描写边塞战斗场景以及年轻勇士乐于奔赴疆场杀敌立功;下片描写抗敌军队凯旋定在杨柳依依之时。全词以高昂乐不雅观的基调唱出了立志报国的壮怀,堪称一首胜利前景的畅想曲。
作品先以边地威严雄武的特有景象陪衬出全身戎装的英雄"少年"激情鼓荡、跃跃欲试的情态。他忠实报国无论"所从谁"都乐于效命疆场,万去世不辞,其洒脱旷达的豪迈情怀于此可见。正由于有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结尾抚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动人肺腑。
该词将青年人特有的豪情壮志与儿女爱情奥妙地领悟在一起,壮志凌云又非无情铁汉,表现了作者年轻气盛,颇为自大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