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寻寻觅觅,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传》

作者:白落梅

今年年初,一部征象级古装剧让大众体会了一把宋朝极致审美,而由胡夏和郁可唯演绎的主题曲更是一夜之间传唱度极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五首绝世妙词写尽李清照 生平悲欢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故意思的是,个别网友对歌词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堆砌辞藻,逻辑不通”。
实在,他可能不知道,被质疑的词作者正是千古第一才女、婉约派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我们从不陌生,或多或少都会背诵几句她的名篇名段。
但对付这位宋朝一代词宗的人生境遇,我们又理解多少呢?

她的生平,若说弯曲,也便是经历了繁华至败落的过程。
若说大略,则是一卷宋词,几坛佳酿,以及一段情事。

图片出自《寻寻觅觅,却是旧时相识》

1

学诗作词,漫有惊人句

宋神宗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
市价三月,人间春暖,鸟语花香,无限情致。

李清照是幸运的,生于大宋王朝,书喷鼻香门第。
父亲李格非是饱读诗书、精通儒学的才子,进士出身,受到大文豪苏轼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

生母早逝,李格非再娶状元王拱辰之孙女王氏,她知书达理,脾气温婉,诗文清雅。
《宋史》里评写道:“拱辰孙女,亦善文。

父亲才识渊博,母亲气质温婉,她又生性玲珑聪颖,加之久受书喷鼻香熏染,更是灵气逼人。
同时期文学家王灼曾言其“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评价道“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即晁补之)多对士大夫称之。

那时,父亲在京为官,母亲对其关怀备至,李清照眼中的山水草木,有灵有情,可诗可画。
她自鄙视事物的意态形致便与别人不同,女儿苦处,浪漫无边。

素日里,李清照于宅院饮酒读书,舞弄水墨。
兴起时,也去市井闲逛,购书买画,乐在个中。

一个夏日午后,李清照携酒出门,不邀差错,她独自去了溪亭。
池中荷花伸展,绿阔千红,如临画中。
她趁着酒意,划着小舟,去往藕花深处。
溪山斜阳,远处渔樵耕种,柴门茅屋起了炊烟。

她好似花神出游,摇着舟楫,于荷花丛中,清新明净。
这时的她,心思纯粹,浪漫喜悦,无相思之苦,只爱这人间尘凡。
后来,有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图片出自《寻寻觅觅 却是旧时相识》

2

新桐初饮,多少游春意

《大明宫词》曾描述太平公主“一见薛绍误终生”,那个上元节也因此美成了经典。
实在,李清照的爱情故事也有着如此传奇的开头。

那年元宵佳节,李清照随父亲前往相国寺赏花灯。

相国寺外,灯笼满挂,各式各色,映着霜雪之辉,明畅清晰。
路上车水马龙,人声喧嚷,千古繁华,未曾消减。

听说,那日太学生赵明诚和李清照堂兄李迥,也在花灯现场。
赵明诚,朝廷大臣赵挺之家的三公子,博览群书、深谙金石字画收藏,算得上出类拔萃。

赏花灯,猜字谜,千万个人之间,有千万种相逢,也有千万个错过。
李、赵二人,正是前者。

一个是婉约姿态,清丽佳人;一个是容貌堂堂,气宇轩昂。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后有一日,赵明诚趁太学歇课,约了李清照堂兄李迥,一同前去拜访李格非。
说是拜访,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到时,李清照正于庭院打秋千,喷鼻香汗淋漓。
闻得有客来访,匆忙躲避,有时一瞥,那俊朗公子正是多日惦记之人。
倚门回顾,院中青梅似通灵性,风过处,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东坡曾有词:“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李清照便是那墙里的佳人,赵明诚则是那多情的过客。

她知贰心意,故不刻意回避,只藏于门扉后,悄悄窥看。
后来,便有了那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顾,却把青梅嗅。

图片出自《寻寻觅觅 却是旧时相识》

3

赌书泼茶,只道是平凡

天时地利人和,李、赵二人如愿结为连理,开始过上了诗情画意的生活。

那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月朔、十五才能归家。
相聚时,他们便结伴去当铺,典当衣物。
取五百铜钱,客岁夜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子。
归来后,相对而坐,一边把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子,犹如远古时期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

即便后来,赵家由于卷入了一场风波不得不回到青州故里,李清照夫妇的日常仍旧诗意不减。

青州虽小,却是一座古城,有悠久的文明、奇丽的山水和文人词客。
李清照将他们居住的青州庭院命名为“归来堂”。
归来堂畔,波净水秀;洋溪湖上,绿柳白莲。

经历了风雨的李清照,不再是当年乘舟采莲的小女孩,但有一种洗净铅华的静美。
她身边有赵明诚嘘寒问暖,有书有茶,有喜好的金石文物和赏之不尽的繁花。

每得一书,二人一同订正,整理成类,题上书名。
寻到书、画、彝、鼎等文物,或摩挲把玩或伸展欣赏,直到烛炬燃尽,西山月沉,方去歇息。

李清照影象力超凡,为平凡人所不可企及。
平日里她和赵明诚以烹茶斗诗为乐。
看谁能记得某事在某书的哪卷哪页哪行,以定胜负。

赢者品茶,败者察看犹豫。
每每言中,李清照即举杯大笑,至茶水倾倒,洒在怀中,饮茶不成,倒费心整顿。
后来,赌书泼茶之情趣,用以形容世间恩爱夫妻。

晁补之做寿时,李清照曾填词祝贺。
词中景致情景,即是他们隐居归来堂之生活写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

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照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敷为荣。

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图片出自《寻寻觅觅 却是旧时相识》

4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归来堂的光阴安逸无比,但也须臾即逝。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
南宋,在纷乱不安中寂寞地开场。

夫妻二人忧虑归来堂的文物,切磋之下由李清照先去青州,安顿好字画典藏。
此时赵明诚因母亲在江宁离世,需动身奔丧。

十仲春,青州兵变,战火顿起。
李清照于大火中,抢回了有限的几件物品,个中有赵明诚钟爱至极的《赵氏神妙帖》,她独自背着残卷,一起匆匆南逃,总算抵达了江宁。

是时,赵明诚已就任江宁太守,自有制止动乱、掩护百姓安康之任务。
然而,赵却在江宁叛乱之际,于夜间从城楼悬下绳索,弃城而去。
如此劣迹,史称“缒城宵遁”。

不顾全城百姓,丢下相濡以沫的正室,此番作为,令众人不齿,也让李清照意气消沉。

由于缒城宵遁之事,赵明诚被罢了官,他也再无意于仕途,打算隐居赣水之滨。
然而不久,宋高宗又下诏,命其任湖州太守,立即前往建康觐见。

赵明诚一起纵马奔驰,加之遭遇大暑,谁曾想竟患了疟疾,于建康城的病榻上等待李清照的到来。

此后半月,李清照于病榻前端茶递药,嘘寒问暖。
但他已气若游丝,纵然是华佗再世,也无法逆转。

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带着满腹悲愁,烦闷拜别。

国破,家也亡。
自此之后,李清照的作品中的愁苦滋味一天赛过一天。

某日酒后,她独守小窗,看黄花满地,梧桐小雨,脉脉情思涌动。
提笔写下一首《声声慢》,万般愁肠,绵延千古。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图片出自《寻寻觅觅 却是旧时相识》

5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易安居士再无当年“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趣了。
她的前半生经历让她对人间开始不愿定起来,但凡她所看重的事物,末了都离之远去。

就连她和赵明诚视为心腹的金石收藏,不是毁于战火,便是尽数被盗。

岁月留给她的,只有腹中取之不尽的诗书,镜中迅速繁殖的白发,和几程未走完的山水。

偶尔她也期待着有那么一个人,能够嘘寒问暖,让她依赖。
就在这时,她遇见了张汝舟。

后来,一顶花轿,统统从简,李清照再嫁。

温馨不过几日,才知道张汝舟真正心动的是李清照的贵重文物,而在得知藏物尽失落之后大失落所望,对李清照不仅冷漠以视,还拳脚相加。

李清照心知遇人不淑,眼瞎心盲,悔不当初。
几番斟酌,找到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将其告发,并要求离婚,规复自由。

按宋代刑法,妻子告发丈夫,纵然属实,也要判罪两年。
李清照幸得翰林朋侪相救,入狱九天后被开释。

她重新做回易安居士,倚着楼台,独饮春色;铺纸研墨,细写漫漫山河。

转眼,不知是绍兴多少年的某个元宵佳节。

这些年,她已经很少研墨、填词,看遍情面冷暖,其心冷似冰霜。
再提笔时,才情依旧,只是风鬟霜鬓,与尘凡渐行渐远了。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蔼象,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喷鼻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侧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干瘪,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