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
9月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

新华社 潘昱龙 摄

万里此情同皎洁 一年今日最分明

镜不雅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9月17日,圆月与南京阅江楼相映成趣。

新华社发(苏阳摄)

广东鹤山:隔朗村落的舞火龙

9月18日,在广东省鹤山市雅瑶镇隔朗村落,火龙在“龙珠”的引领下开始环村落巡游。

广东省鹤山市雅瑶镇隔朗村落一贯有舞火龙的习俗,每年该村落都会在中秋节前后舞火龙,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产、村落民幸福安康,是当地一个较有影响力的民间活动。

新华社发(黄继明摄)

多彩活动过假期

这是9月16日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梨小萌欢快戏班景区拍摄的打铁花演出。

当日是中秋假期第二天,人们以丰富多彩的办法度过假日。

新华社发(崔猛摄)

广西南宁:大水渐退清淤忙

9月15日,事情职员在南宁市邕江边清理淤泥(无人机照片)。

当日,广西南宁市邕江水位退至73米的鉴戒水位以下,当地干系部门组织职员对邕江两岸的公园、道路、景不雅观等,进行清淤作业。

9月12日,在台风“摩羯”过境后,南宁涌现2001年以来最大大水。

新华社 黄孝邦 摄

明月万里送清辉

9月17日在山东省荣成市海边拍摄的玉轮(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杨志礼摄)

长江文化艺术季

9月14日拍摄的烟花演出。

当日,首届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
本次长江文化艺术季于9月14日至11月4日举办。
艺术季以“不断长江文脉,共创时期华章”为主题,开展美术作品展、电影周等多项活动。

新华社 肖艺九 摄

明月当空

9月17日,玉轮从贵州梵净山金顶上空升起。

新华社发(吴海摄)

电力师徒驰援海南抢修

9月13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陈洪飞(左二)和徒弟姚江连(左一)、李兵在检修电力设备。

日前,受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多地电力系统遭受毁坏。
南方电网贵州遵义供电局的陈洪飞和徒弟姚江连、李兵迅速相应号召,9月7日连夜驱车从贵州驰援海南,参与电力抢修事情。
抵达海南后,他们每天从清晨六点开始巡线、抢修,一贯要劳碌到晚上八九点,至今已连续事情了十天。
市价中秋佳节,师徒三人一起奋战在一线,无法与家人团圆,用汗水点亮万家灯火。
“只要海南早一天全面规复供电,就有万万千万的家庭可以过好这个中秋节。
”陈洪飞说。

新华社 张丽芸 摄

日本学者来华表露731部队罪证档案

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设馆新闻中央,日本学者、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松野诚也(右)与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战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士成指认《陆军高档文官名簿 陆羽书记官 陆军技师》影印件资料(9月17日摄)。

新华社 王松 摄

残酷花灯庆中秋

9月15日,花灯演出军队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落巡游。

中秋节将至,人们设置灯展,举办花灯巡游,喜迎佳节。

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阳光照亮天涯线

9月14日,夕阳照亮北京天涯线的建筑群。

新华社 王建华 摄

“60 后”农机研发者的黑地皮情结

8月28日,王建国在用电脑绘制农机设计图。

“60后”的王建国,是黑龙江省嫩江市一家农机企业的“掌门人”。

“我出生在黑地皮上,转业后被分配到机器厂事情,干过钣金,当过电焊工,整天和‘铁疙瘩’打交道。
”王建国说,后来跑发卖,他创造当时农机设备运输韶光长、用度高,就琢磨自己可以搞就地加工。

做了几年代理商的王建国,开始自己“鼓捣”农机研发,2007年他创办了黑龙江省鑫元丰农业机器有限任务公司。

从“两眼一摸黑”到闇练利用软件,“狠人”王建国硬是啃下了设计绘图这块骨头。
妻子温建芳说他“有点魔怔了,半夜呼一下就爬起来,开电脑就画图”。
在研发上王建国也够“狠”,产品永劫光反复试验改进,温建芳说,现在还有不少废件堆在车间后院。

凭着这股“狠”劲儿和“贴土地”的研发模式,王建国一起攻坚克难。
研发的产品经由十余次迭代,在全国多地作业,多项专利在身的除草松土机总作业量已超百万亩,部分产品还走出国门…...

“能看到我研发的农机在黑地皮上垦植,农人因此能多打出粮食,便是我人生最大的造诣。
”王建国说,他下一步还操持开拓农用起膜机研发领域,为梦想连续远航。

新华社 王建威 摄

苇海深处的“鹤爸爸”

9月11日,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野外,赵仕伟(右二)和同事不雅观察幼年丹顶鹤练习飞行。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盘锦的滨海湿地则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中的主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

1993年,21岁的赵仕伟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盘锦赵圈河野生动物保护站事情。

1996年,经人工授精,保护站成功孵化了3只小丹顶鹤。
赵仕伟第一次经历鹤卵孵化成鹤雏的全体过程,非常愉快。
“当时豁然开朗,以为人生找到了一件很故意义的事。
”赵仕伟说。

今年,丹顶鹤繁育创下历史新高,通过人工+自然繁育相结合的办法,赵仕伟和同事们共繁育雏鹤86只。

近三十年韶光里,赵仕伟培养了很多徒弟,但孵化这个阶段,每隔两小时就须要人工翻蛋、透风、测温、晾蛋等作业,他始终亲力亲为。
大家都叫他“鹤爸爸”。

新华社 周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