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那句家喻户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对即将科考好友的夸奖与鼓舞。
还有晚年流落儋州,开设学堂,遇赦北归前,特意为门放学生在扇面上题了一句诗:“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随后又补充道:“候汝登科,当为汝足。”
可惜待这位学生考中时,苏轼却已去世,后来苏辙知晓此事后,特意替哥哥补全了这首昔日赠诗。
苏轼生前,广交好友,赠出的诗词更是不计其数,而在浩瀚充满温馨鼓励与赞赏的诗词中,个中一首犹为特殊,在勉励子弟的同时还不忘夸赞自己,读来意趣盎然。
《蝶恋花·送潘大临》
宋·苏轼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就手,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顾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骚帅。
为向青楼寻往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苏轼被贬黄州时,二十多岁的潘大临曾跟随他学诗习书。潘大临虽然名声不显,但笔下一句残诗却流传千古。
那是一年秋日,潘大临闲来无事卧于床榻,窗外风雨潇潇,一韶光灵感迸发,当即在墙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
然而正当他打算连续创作时,屋门却被频频叩响,原是房东派人来催租,潘大临的诗兴也被毁坏,待到空隙续作时,却怎么也写不出满意的内容。
于是就此搁置,虽为残诗,却成千古名句,并由此引申出“满城风雨”这一针言,常比喻某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纭。
当时,苏轼触怒龙颜贬居黄州,饱尝人情冷暖,与其疏离者数不胜数,然而潘大临却当仁不让的跟从他学习,拥有这样一位既富有才情,又颇具气节的学生,苏轼自然心生欢畅,常多爱护。
因此,当潘大临即将赴省参试时,苏轼提笔赠词,满篇祝意。
上片是对潘大临的叮嘱与期望。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就手,莫将分付东邻子。”
送别酒宴上,苏轼频频劝酒,看着面前清秀丰润的少年郎,心中猜想着来日高中,榜下捉婿时,不知会成为谁家的郎婿。
随即想到未来的仕途之路时,又忍不住叮嘱道:千万不要沉迷于美色与名利中,当珍惜所得,少些贪欲。
下片回顾过往,现身说法,以作勉励。
“回顾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骚帅。为向青楼寻往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想当年,苏轼初入京师,金榜题名,才华盖世,名满天下,在那个繁华兴盛、美女如云的都城中,亦是数一数二的风骚少年。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像自己的学生潘大临这样的少年才俊,定会寻得佳人,留下隽誉。
一句“我是风骚帅”,是对少年过往的追忆,是对门放学生的勉励,亦是数年辗转后的自傲与从容。
三十多年间,有过光彩,有过沉沦,而今万般磋磨,却也一笑而过。这个中的坚韧与坦然,弥足宝贵,最抚民气。
人生苦短,一起上,见过繁花,淋过风雨,终极便也收成淡泊,笑看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