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中有两句话颇为盛行,一句为:“东坡文章妙天下。
”另一句为:“荆公绝句妙天下。
”前者夸赞苏东坡的文章是天下最好的,后者夸赞王安石的绝句是天下最好的。

说到绝句,一样平常人都会想到唐代的李白、王维、王昌龄、刘禹锡、杜牧等。
当然,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绝句高手,那么,在他们之后的宋代来说,又有谁呢?掐指算来,恐怕也不过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数家罢了。
而个中,王安石是最早被公认的绝句高手,也可说是继唐代绝句高手之后的两宋第一位高手。

绝句有五绝、七绝之分,多数人长于七绝而不长于五绝,如王昌龄、刘禹锡、杜牧七绝名篇甚多,五绝名篇就相对少了些。
在唐代,五绝、七绝并擅而造诣卓著者,首推李白与王维,余皆不逮。
宋代的情形差不多,苏轼、陆游、杨万里等七绝名篇甚多,五绝寥寥,而把五绝、七绝都能写得精彩高妙,造诣卓著而名篇浩瀚者,当首推王安石了。
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说:“介甫五七言绝,当代共推,特以工制胜耳。

只管王安石是宋代诗文大家,其古风、律诗各体兼擅,七律、五律中的佳作也不少,造诣也很高,但从今存的宋人诗话和条记来看,涉及其诗的佚事谈片最多的,仍紧张集中在其绝句上,险些达十之七八。
如王直方在其《王直方诗话》中说:“荆公小诗得天趣”,并举王安石五绝:“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
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诗后评道:“此得天趣。
”本来在水边码头是送别朋侪的,结果彼此对视,竟不忍分离,却携手在明月下闲步,共同游赏起月夜下的洲渚之景来了,心裁别出,自然有趣,古亦罕见。
他的《南浦》诗:“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
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
”短短二十字中,情节弯曲,生动迷离,也很有天趣。

荆公绝句妙世界|孙琴安

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局部)

谈到宋代的梅花诗,宋人总爱把林逋与王安石两首作比较,实在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薄暮”一联美则美矣,却是七律,王安石的《梅花》是五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人皆以“暗香”写使女,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王安石此绝则更靠近于王维的绝句风味。
二诗都是写梅花的经典,至今流传。
此外,王安石的《江上》《山中》《秣陵道中》《题齐安壁》诸五绝,篇篇老到,均在王、孟之间,“芳气著人衣”、“麦涨一溪云”、“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来”、“殷勤将白发,下马照清溪”等句子,都格高调雅,意味隽永,令人惊叹。

提及王安石的七绝,首先想到的总是《元日》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或者便是《泊船瓜洲》中的“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名句。
当然,这些诗随处颂扬,音调朗朗,自有好处,但其佳者正不在此。
《春夜》中的“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诸句,显然更妙,而《北山》《书湖阴师长西席壁》等七绝显然更好。
特殊是《北山》中的“细数落花闲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二句,叶梦得以为“但见舒闲容与之态……其用意亦深刻矣”。
稍后有位东湖师长西席在此根本上又写出“细落李花那可数,缓行芳草步因迟”二句,并趾高气扬地在诗中自题:“荆公绝句妙天下。
老夫此句,偶似之邪?盗取之邪?”后人多以为此非盗取,但毕竟是在王安石妙句的启示下写出的。
据胡应麟《诗薮》记载,宋人七绝有四首是当时“共称”的精品,个中一首便是王安石的《北山》。

杨万里最以绝句驰名,为南宋绝句高手,但他在《诚斋诗话》中还不得不承认:“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四句全好者。
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
”在例举了李商隐、杜牧的绝句之后,他又引了王安石的四首七绝,以为“不减唐人”。
又以为“水际柴扉一半开”一首,“四句皆好矣”。
只管胡应麟认为王安石的“七言诸绝,宋调岔出”,但在笔者看来,他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推门送青来”、“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诸句,皆颇似唐音,尤近晚唐,不类宋调,真不减唐人绝句,堪与媲美。

王安石《过从帖》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六言绝句,作者寥寥,王维、刘长卿、刘禹锡都是个中的高手,所作不多。
王安石也是个中的高手,宋人蔡居厚《诗史》载,三祖山金牛洞的山水极美,王安石特题六绝一首:“水泠泠而北去,山靡靡以旁围。
寻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后黄庭坚来此,也效仿王安石题六绝诗一首,有人评论说:“语虽奇,亦不及荆公之自然也。
”胡应麟也认为王安石此诗“超然玄诣,独出宋体之上。
然殊不多见”。
苏轼为翰林日,曾邀门人聚太乙宫,看到王安石所题的两首六绝,吟咏再三,然后对黄庭坚说:“座中只有你的笔力可及。
纵然可及了,但不会有荆公的清闲。

虽曾官位显赫,但王安石仍保持了不少文人的习气,喜好游览,寻访名人故居,所到之处,多会留下一些诗文作品。
如他生前曾来过沪地,在游览华亭时,写下过《寒穴泉》《陆机宅》等诗,而且《王文公函集》还不载,纵然作为王安石的佚诗,都是相称宝贵的。
更妙的是:他在松江时还写过一首著名的七绝,这便是《松江》二首之二:“来时还似去时天,欲道来时已惘然。
只有松江桥下水,无情长送去来船。
”诗中故意多用“来时”“去时”“去来”这些词字,反复涌现,以显示送客迎来之频繁,蕴有送人惜别之情,却以清淡的笔调,勾勒了当时松江水天一色、舟过桥下的独特风貌。
古来写松江的名诗不多,此绝却可与刘长卿的《松江独宿》、刘禹锡的《松江送处州奚使君》二诗相颉颃,平分秋色。

正由于王安石在绝句领域造诣卓越,于五绝、六绝、七绝均能驾驭,名篇浩瀚,故赢得当朝人的一片喝采声。
曾季狸《艇斋诗话》说:“绝句二妙,唐朝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此话虽然偏颇,但也解释了王安石绝句在本朝民气目中地位之崇高。
严羽也绝不暗昧,在《沧浪诗话》中旗帜光鲜地说:“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赶过苏、黄之上。
”也认为王安石绝句在宋人中造诣最高,其好的绝句在苏轼和黄庭坚之上,可谓一锤定音。

由于王安石有不少绝句作于晚年,已无少年时的犹豫满志和壮怀激烈,多为其人生的感悟或豁达洒脱、超脱清闲的一壁,境界虽高,有时也会伴进一些逸兴与闲趣,故杨万里曾不乏诙谐地说:“半山绝句当朝餐。

作者:孙琴安

编辑:吴东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