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

看了很多版本的梁祝,大多数将梁祝都演绎成俗套的三角爱情故事,男二马文才总是被塑造成毁坏美好爱情一方,实在细想想,祝英台求学之前本来就许配给马文才,严格意义上说梁山伯才是第三者,只是马文才和祝英台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感情根本;而梁山伯和祝英台是自由恋爱,私定终生罢了。
在那个年代,更讲究是门当户对,“豪门对豪门,竹门对竹门”,是阶级制度阻碍了他们,而不是马文才这个悲催的男二,马文才是替时期背的锅啊,一背便是千年。

梁山伯和祝英台

徐克电影版本《梁祝》,才符合时期背景,才演绎出了悲剧的根源,从始至今,这场悲剧都和马文才无关,徐克版的两种,马文才这个人物乃至都没有露面,只知道祝英台被父亲安排和马家结亲而已。

梁祝马文才背了千年的锅

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通报这场悲剧缘故原由,从祝英台最初到书院,师长西席对她的座位安排就可以看出,阶层在那个年代多么根深蒂固,有钱的坐前面,越有钱位置越靠前,没钱坐后面,越没钱越靠后,读书都是如此,更何况影响两个家族的联姻。

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书院

电影中祝英台的妈妈祝夫人实在便是祝英台的前生一样,是我最喜好的一个角色,既聪慧又复苏。

祝夫人

年轻时候的祝夫人,也和自己女儿一样,在书院结识自己师兄,该当也有一段很美好的情绪故事,但是由于门第关系,未能结成良缘,她选择了妥协,嫁入祝家,若虚大师看破尘凡,洞入空门。

表面上来看,她俨然是祝父的帮凶,乃至是梁山伯之去世的推手,由于末了是她来到梁家,让梁山伯写了绝交书,也因此导致梁山伯烦闷而亡。
但是实在就算她不来,又能改变什么呢?她也劝过祝父,说梁山伯已经中举,现在已经是县令了,但是对付资深世家来说,小小的县令又算得了什么呢?在父权的社会中,一介女流的祝夫人又能改变什么呢?就像她说的,只能怨他们生错了时期,祝夫人纵然在劝梁山伯,也是思念自己。

祝夫人

“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跟英台的命运,你以为很不满湖人就会推让南边的汉人,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大家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利,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好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期。

大师

徐克这个版本虽然有点魔改,颠覆以往梁祝俗套故事,用了极其有张力的手腕重新描述这个爱情悲剧,“豪门对豪门,竹门对竹门”的时期,悲剧与个人无关,马文才这个背锅侠,也在徐老怪的魔改下,洗脱了坏人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