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邑山中
韩翃〔唐代〕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唐代韩翃的《宿石邑山中》是一首描述山中美景的七言绝句,以其简练而富故意境的笔触,展现了石邑山(今河北省境内)的迷人景致和墨客的羁旅情怀。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墨客,被誉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他的诗作多送行赠别之作,长于描述离人旅途的景致,笔法轻巧,写景新奇。《宿石邑山中》便是他旅途中的一首佳作,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某段期间。
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以浮云为参照物,突出了石邑山的高大与雄壮。墨客仰望高山,只见高空中的浮云也无法与这山峰平齐,展现了山的巍峨之势。
次句“山霭苍苍望转迷”:进一步描述了山间的云雾景象。山峦间云雾环抱,使得了望之景更加迷离,增长了山的神秘与深邃感。此句中的“望转迷”三字,生动地表达了墨客在山中迷离恍惚的感想熏染。
三句“晓月暂飞高树里”:转写拂晓时分的景致。随着天边的清晨,弯月暂时隐入高高的树丛中,这一“暂”一“飞”的描写,既表现了韶光的流逝,又给安谧的山林增长了几分动感。
末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以秋夜的银河作为远景的扫尾。银河被群山隔断在西方,使得全体画面更加辽阔而深远。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致的描述,也隐含了墨客对远方和未来的无限遐想。
全诗通过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笔触,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迷人的山景之中。 墨客在描述自然景致的同时,也寓含了自己的情绪。前两句的惊愕与惊叹,后两句的孤独与凄清,都通过景物描写得以自然流露。
全诗四句,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将傍晚投宿所见的山景与晓行所见的天色奥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全的山行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