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第一进士曹邺写的《官仓鼠》讽刺诗,千古传颂!

\"大众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公众是唐代墨客唐邺的两句诗,相信大家听读往后都以为\"大众耳熟能详\公众,这是讽刺唐代官员腐败的《官仓鼠》诗中的两句,而且在近千百年来,一贯在民间传颂,得到很高的认同感。

曹邺雕像

曹邺,何许人也?他是桂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唐朝墨客,字邺之。
阳朔(今广西桂林)人。
自小勤奋读书,但是屡试不第,在长安达10年之久。
大中四年(850)考中进士, 旋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布告。
咸通(860~874)初,调京为太常博士,寻擢祠部郎中、洋州(今陕泰西县)刺史,又升吏部郎中,为官有直声。
咸通九年(868)辞归,寓居桂林。
平生善于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
诗作反响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
著有《艺文志》《经书题解》及《曹祠部集》。

桂林第一进士曹邺写的官仓鼠讽刺诗千古传颂

《官仓鼠 》是曹邺诗词中的代表之一,也是自古有名的讽刺诗之一。
此诗借用官仓鼠比喻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全诗词浅意深,蕴藉委婉,但墨客的意图并不隐晦,辛辣地讽刺了大小官吏只管中饱私囊、不问军民疾苦的腐烂实质,原文如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诗的大存问思解析为: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瞥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
守卫边陲的将士没有粮食,费力的老百姓正在受饿,是谁每天把官仓里的粮食送入你们这些官仓老鼠嘴里去的呢?

曹邺在创作这首诗时,恰好是他在洋州(今陕泰西县)任职期间。
咸通(唐懿宗年号,公元860—874年)年间,曹邺出任洋州刺史,看到吏治腐败,百姓贫苦,官员、士绅相互勾结,内贪外刮的景象时,讥讽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政治讽刺诗《官仓鼠》。

曹邺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像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
实际上曹邺是有所指的,其所指的便是\"大众贪官污吏\"大众,在灾荒之年,官仓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贫苦百姓却忍饥受饿。
墨客在这首诗里愤怒戳穿了这种征象。
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训斥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诗的前两句貌似平淡而又略带夸年夜,形象地勾画出官仓鼠不同凡鼠的特色和习气。
然而官仓鼠却非同一般:它们不仅\公众大\"大众──\公众官仓老鼠大如斗\"大众;而且\公众勇\"大众──\"大众见人开仓亦不走\公众。
说它\"大众大\"大众,是餍饫积粟的结果;说它\"大众勇\"大众,是无人去整治它们,以是见人而不遁逃。
便是说\"大众官仓鼠\"大众是被认为惯坏的。

曹邺打鼠图

然而笔锋一转,\"大众健儿无粮百姓饥。
\公众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而前方守卫边陲的将士和后方终年费力的百姓却仍旧在受饿。
墨客以强烈的光鲜比拟,一下子就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抵牾展现在我们面前。
面对这样一个人不如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质问就脱口而出了:\公众谁遣朝朝入君口?\"大众。
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公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公众大老鼠\"大众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从公民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
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必定有人作后台。
\"大众谁遣朝朝入君口?\"大众墨客故执一问,蕴藉不尽。
\"大众谁\"大众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
它故意识地勾引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征象的根源,主题十分光鲜。

此诗写出沉重徭役使农人家破人亡的惨状。
曹邺的诗朴实洗炼,多采取民间口语,有些靠近谣谚,而笔锋锐利,讽刺到位,富有战斗性,给\"大众贪官污吏\公众进行了有力的反攻,以是这首诗得以千古传颂。

2019年8月11日于艾墨轩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