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山是何许人也?

寒山出身于官宦人家,与很多学子一样,曾渴望通过科考进入仕途,可惜不知为何多年不第,意气消沉下,他便隐居于浙江晒台山出家。

在晒台山的日子里,寒山虽然穷,但却过得很洒脱。
他不修边幅,以树皮为帽,身着破衣,脚穿木屐,平日里总是说些奇怪的话。
他不愿意住在寺庙里,长期生活在寒石山的岩洞里生活。
幸亏当时他在寺庙里有几位好友,常常把僧人们吃剩的饭菜留给他,他才得以生存。

二:被人嘲笑,他用趣诗回怼

写诗被人嘲笑穷和尚一气之下写首趣诗回怼现在诗火到国外去了

真正的高手,每每看上去都有点儿怪。
在诗歌盛行的唐朝,很多僧人都爱写诗,比如寒山在寺庙里的那几位好友中,就有拾得、丰干这样的诗坛高手。
寒山也写诗,他把诗作刻在岩石上,竹子上,走到哪儿写到哪儿。
但庙里的普通僧人们,却看不上他写的诗,认为他完备是在乱写。
当然这也不能怪大家,由于寒山的诗全都是大口语,大家来看个中一首: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纭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大家看这首诗就会明白,当时很多人不喜好他诗作的缘故原由了。
寒山是唐代为数不多的口语文墨客。
他的诗每每靠近口语,信手拈来,而且常常是嬉笑怒骂皆成诗。

有人不理解,直接嘲笑他不会写诗,让他不要再写了。
对此,寒山不以为然,被嘲笑多了,他一气之下还写了首趣诗回怼,全诗仅几句却有哲理更有水平,让我们来品一品:

《有人笑我诗》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

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

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诗名很直接,便是为了回嘴别人的嘲笑。
前两句,一贯继往的大口语,“我诗合典雅”很是自傲。
到底什么是雅,什么是俗,这本便是个见仁见智的事。
南朝梁的文艺评论家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指出:“典雅者,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意思是只要称得上是遣词和炼字,若是有可取之处,即可作为鎔铸模范,那么寒山诗的可取之处在哪里呢?

三、四两句讲明白了。
“不烦郑氏笺”指的是汉代文人郑玄所表明的《诗经》,而“岂用毛公解”则是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表明的《诗经》。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虽然文艺水平极高,但却并不是大家都能读懂,现在我们看到的《诗经》实在都是解译过的。
寒山写诗,追求的便是口语化,不须要表明,这便是他的上风。

接下来几句,写的是知音难求。
能懂自己的人不多,但他相信只要能愿到识货的,他的诗也一定能流传于天下。
这首诗在遣词上,字字精准,同时又饱含着哲理。
坚持自我,这种自傲和执着,都源于二心坎对诗歌的热爱。
有了这份自傲,又怎会在意一些人的冷言冷语?

三:果真名传天下

寒山确实说得没错,虽然生前他名气不大,但他的诗后来真的火了。
先是在宋朝,他的诗被苏轼和黄庭坚等人看中,苏轼认为他的诗别具一格。
而生平写诗近万首的陆游,听说有人要把他的诗结集出版,也很是关心。
有了这些文坛年夜师的推崇,他的诗很快在宋朝盛行起来。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诗不但宋人喜好,还火到国外去了。
20世纪后,寒山诗大量传到了日本。
自1905年开始,它们就以极快的速率风靡日本文坛,其诗集被一版重版。
而在大洋彼岸,他也有浩瀚粉丝,名气曾比李白、杜甫都高。
果真好的作品,终极都会被大家认可。

小结:寒山诗的走红并不是有时,它是我国传统诗歌魅力的表示。
实在像寒山这种诗僧,我国还有很多,他们写诗风格迥异,但朴素的字句中都充满着禅意。
咱们很难说出这些诗究竟好在哪里,但当它们涌如今岩石上、竹子上、山崖间时,总能让我们面前一亮,受益良多。
大家喜好寒山诗吗?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