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杜甫壮游洛阳,见朋侪房兵曹的一匹西域胡马,大为讴歌,欣喜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马篇。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去世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这一段论述千里马的名篇,一贯为人津津乐道。
自古以来,宝马赠英雄。这匹大宛胡马,棱骨刚劲,双耳如竹,脚底生风,碰着了主人房兵曹,也正可谓宝马遇英雄。可以想见,房兵曹骑着它,气吞山河,纵横疆场,所向披靡的样子。
墨客也渴望建功立业,渴望遇见伯乐。赞颂这样一匹宝马,冲阵杀敌,报效祖国,实在也是一种自喻,说自己也是登时书柜,肚量胸襟大志,腹有良谋,渴望得到伯乐的赏识,能够有所作为。
胡马,名大宛,来自西域,它棱角分明,刚劲有力,锋芒毕露,气势非凡。“锋棱”,指马的棱角,气势凌厉、刚直方正。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竹批”,竹削。“峻”,尖锐。两个比喻,“双耳”峻如“竹批”,“四蹄”轻似“风入”。只此十字,刚劲有力,比喻贴切,刻画真切,一下子就将名马的气势、速率写活了。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去世生。”这句写得真是俊秀。一则实写名马的纵横驰骋,千里奔袭,无可抵挡,值得死活相许。二则虚写自己将死活置之不理,报效祖国之决心。只要给墨客一个机会,他定然也要像这匹宝马一样,就义沙场,不惧死活。三则写出了“士为心腹者去世,马为心腹者良”的捐躯精神。四则彰显了为了空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奋斗精神。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尤其激赏句中“真”字的利用,他说:“用一‘真’字,言外大有人不如马之意。”在现实天下中,有多少人值得你为之“托去世生”呢?墨客看到了这匹名马,就有了“托去世生”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付名马的一种知音相惜。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骁腾”,谓骏马奔驰飞腾。能有如此奔驰快捷、堪托去世生的一匹骏马,真是可以纵横天下,万里如风,驰骋疆场啊。
张綖在《杜诗通》中,高度赞颂这首诗说:“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高兴;凡笔望一字不可得。”“凡笔望一字不可得”,无疑是给予这首诗最高的褒奖。
多少人生平神往成为这样的名马,更渴望遇见赏识它的主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生之悲,莫过于此。
纵览全诗,措辞精准、形象生动,名马形象,维妙维肖,惟妙惟肖,如在面前,墨客之羡、之志、之情、之赞,无不跃然纸上,让人感想熏染到一颗壮怀激烈的年夜志,跃动在大唐的天空,千载而下,依然能够被其诗境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