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的便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援军,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蔼于做思想事情的才能。

作者: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重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的散文紧张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夷易是其紧张特色。

原文及译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qiǎng)谏()。
太后明谓旁边:“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tuò)其面。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译文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
”赵太后不同意。
大臣们极力劝谏。
太后明白地对旁边侍臣说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

太后:帝王的母亲,这里指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
新用事:刚刚掌权。
用事:指当权,掌管国事。
急:加紧。
求救于齐:向齐国求救。
于:向,介词。
必:一定。
以……为:把……作为。
长安君: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号为长安君。
质:人质。
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担保,叫“质”或“质子”。
强:竭力,极力。
谏:古代臣对君、下对上的直言规劝。
明:明白地。
旁边:指赵威后身边的侍臣。
复言:再说。
令:让,使。
唾:吐唾沫,动词。
唾其面: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yī)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狂奔,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xì)也,故欲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shì)辇(niǎn)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少益耆(shì)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
太后气鼓鼓地等着他。
(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逐步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赔礼,说:“老臣的脚出缺点,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寸问了。
我私下体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以是还是想来拜见太后。
”说:“我(也是脚行毛病)要靠手推车行动。
”(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
\"大众(触龙)说:“老臣比来特殊不想用饭,于是强制自己闲步,每天走三四里,轻微增加了喜好吃的食品,对身体也舒适些了。
”太后说:“我不能(像您那样闲步)。
\"大众太后的神色轻微和缓了些。

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
言:说,是“言于旁边”的省略,“旁边”承前省。
“言于旁边”是“对太后的侍臣说”。
见:谒见,拜见。
盛气:怒气冲冲。
揖:应为“胥”。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触龙见赵太后章》和《史记·赵世家》均作“胥”。
胥:通“须”,等待。
入:进入殿内。
徐趋:用快走的姿势,慢步向前走。
徐:逐步地。
趋:小步快走。
古礼规定,臣见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则便是失落礼。
触龙因年迈病足,不能快走,又要做出“趋”的姿势,只好“徐趋”。
自谢:主动请罪。
谢:道歉。
病足:脚出缺点。
病:有病,动词。
曾:竟,副词。
疾:快。
不得:不能。
见:指拜见太后。
窃:私下,私意,表谦敬的副词。
自恕:体谅自己。
恕:宽恕,体谅。
玉体:玉体,敬词。
古人重玉,以是用玉来比喻太后的身体。
后来,玉体一词,常被用来形容美女的体态。
郄:同“隙”,空隙,引申为毛病。
所郄:是具有名词性的“所”字构造,作“有”的宾语。
有所郄:有什么毛病。
看见:这是一种表敬的说法,意思是不敢走得太近,只能在远处望望。
恃:依赖,凭借。
辇:古代用两人拉的车子,秦汉往后特指天子坐的车子。
日:逐日,韶光名词作状语。
得无:副词性固定构造,与语气词“乎”相呼应,表示带有揣测性语气的问话,可译为为“该不会……吧”。
衰:减少。
今者:比来。
者:助词,附于韶光词后,使韶光词由单音词变成复音词,并起提顿浸染。
殊:很,特殊,副词。
强步:勉强涣散步。
步:闲步,步辇儿,动词。
日:每天(步辇儿)。
少:轻微,略微,副词。
益:增加,动词。
耆:同“嗜”,喜好。
耆食:喜好吃的食品。
和:和谐,这里是舒适的意思。
色:神色,指赵太后的怒色。
少解:轻微不和缓了些。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qí),最少(shào),不肖(xiào);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mò)去世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hè)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ǎo)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
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zhǒng),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敬拜(sì)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帅公说:“老臣的犬子舒祺,年事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朽迈,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
我冒着去世罪来求您!
”太后说:“答应您!
年事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
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去世之前来请托给您。
”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女人爱得厉害些。
”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得特殊厉害。
”(触龙)回答:“老臣认为老太太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
”(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想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
送走往后,不是不惦记她了;但每逢敬拜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公:对人的尊称。
贱息:卑贱的儿子。
这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贱子”意同。
息:儿子。
舒祺:触龙幼子的名字。
少:年幼。
不肖:原意是不像先辈(那样贤明),后来泛指儿子不长进、不成器。
肖:像,似。
怜:怜爱。
文言里的“爱”和“怜”在亲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
令:让(他)。
“令”后省略兼语“之”,指舒祺。
得:能够。
黑衣:指卫士,王宫卫士穿黑衣,以是用“黑农”借代卫士。
以:来,连词。
没:冒昧。
没去世:冒着去世罪。
以:连词,来。
闻:使上级知道,使动用法。
这里可译为“要求”。
敬:表示客气的副词。
诺:表示答应的意思。
敬诺:意为“答应”,是应答之词。
几何:多少。
愿:希望。
及:趁。
填沟壑:指去世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
这是对自己去世亡的谦逊说法。
壑:山沟。
托之:把他请托给(您)。
丈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甚:厉害,形容词。
于:比,介词。
异甚:特殊厉害。
以为:认为。
媪:刘老年妇女的尊称,同今之“老太太”。
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
贤于:赛过。
君:您,对人的尊称。
过:错。
之甚:那样厉害。
子:这里泛指子女。
为:替,介词。
计:打算,考虑。
深远:长远,作动词“计”的补语。
持:握持。
踵:脚后跟。
燕后上了车,赵太后在车下还要握着她的脚后跟,舍不得她拜别。
为之:为她。
泣:小声哭。
念悲:想念并伤心。
远:远去,形容词用如动词。
非弗:不是不,都是副词。
必:一定,副词。
祝之:为她祈祷。
祝:向神祈祷。
使:让(她)。
反:同“返”。
古代诸侯的女儿嫁到别国,只有在被废或亡国的情形下,才能返回本国。
以是赵太后为燕后祈祷:一定别让她回来。
计久长:打算得长远。
有子孙:(希望燕后)有子孙。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长者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腴膏(yú)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zì)君之所使之。

左帅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贯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续人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没有。
”(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没有),其他诸侯国子孙被封候的,其继续人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
”(触龙)说:“这是这些被封侯的近的灾害及于自身,远的灾害及其子孙。
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缘故原由是他们)地位崇高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多了。
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崇高,并且把肥沃的地皮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以是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
”太后说:“(您说得)对。
听凭您若何支使他吧!

世:代,古代父子相继为一代。
今三世:从现在算起上推三代。
现在第一代是赵孝成王,上推第二代是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上推第三代是他的祖父赵武灵王。
“三世以前”当指他的曾祖父赵肃侯(前—前)。
赵之为赵:赵氏家族建立赵国(的时候)。
前“赵”指赵氏家族。
后“赵”指赵国。
之:助词,变主谓句为词组,作状语。
为:成为,建立,动词。
赵国国君原是晋文公大臣赵衰的后代。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韩、赵、魏三家分晋,赵烈侯山晋国一个大夫变为诸侯,正式建立赵国。
侯者:被封为侯的人。
侯:封侯,活用为动词。
继:活用为名词,继续人。
在者:在侯位的人。
微独:不仅,不但。
微:不,否定副词。
独:仅,副词。
此:这,指代上面说的三世以前封侯的、他们的子孙没有继续侯位的这件事。
身:指“侯者”自身。
远者及其子孙,“及”前竹略“祸”字。
人主:国君,诸侯。
则:就,连词。
善:好。
位:地位。
尊:尊贵,崇高。
而:可是,迁移转变连词。
奉:同“俸”,俸禄,相称现的人为报酬。
劳:功劳。
尊:使……尊贵,形容词使动用法。
封:古代帝王或诸侯把地皮分给子孙或臣下作为他的食邑或领地。
腴膏:比喻地皮肥沃。
膏:汕脂。
腴:腹下的肥肉。
“以腴膏之地”是介词构造,在这里是补语。
译成当代汉语时,要移到“封之”之前作状语,按“以腴膏之地封之”翻译。
及今:趁现在(您在世)。
令:是“令(之)\"大众的省略,让(他)。
山陵崩:古代用以比喻国君或王后的去世,表明他们的去世不同平凡,犹如山陵崩塌,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这里指赵太后去世。
何以:疑问代词。
以:介词。
何以:凭什么,介词宾语前置。
自托:寄托自己。
以:认为,动词。
为:替,介词。
计短:考虑得太短浅。
不若:不如。
诺:应答之词,表示赞许,可译“对”。
恣:听凭。
使之:支使他,叮嘱消磨他。
前“之”,助词,不译;后“之”,代词,代长安君。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shèng),质于齐,齐兵乃出。

于址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
齐国才出兵。

约车:套车。
约:捆缚,套。
乘:量词,古代一车上马叫“乘”。
质于齐。
质:作人质,名词活用为动词。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子义:赵国贤人。
犹:还。
尊:用作名词。
指尊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