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要欣赏他的一首《浣溪沙》,那是淳熙十六年,正月十六,姜夔百无聊赖,与朋侪俞商卿溜达街头而写下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己酉岁,客吴兴,收灯更阑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

姜夔浣溪沙春风落靥不成归

春点疏梅雨后枝,剪灯苦处峭寒时,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词序见告了我们韶光,地点和人物,己酉年,姜夔客居吴兴,在收灯之夜,也便是正月十六,与朋侪俞商卿一共外出,末了写下的这首词。

早春的雨点,浸润着梅枝,雨后的枝叶仿佛被春色点染,更加青翠。
剪灯之后,元宵佳节也就结束了,百姓都心存想念,冒着料峭春寒,末了一次走上街市,不雅观赏花灯。
我也与朋侪携手溜达,行走在灯市街桥之中。

街市上,花灯逐步点亮,人越来越多,灯市也越来越热闹,赏灯的人们感情也越来越飞腾。
玉笙凤箫欢畅的曲调一贯奏响,直到深夜。
狂欢的人们在东风中彻夜歌舞,流连不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点疏梅雨后枝”,这一句写景,早春的雨点浸润着梅枝,梅枝与春雨相互传染,短短七个字,写活了景物。
“剪灯苦处峭寒时”,这一句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觉得,春雨带来峭寒,姜夔不免萌生了“剪灯苦处”。
是什么苦处,就不得而知了,我们能知道的是,这两句写出了他的寂寞心情,以是才会和朋侪“市桥携手步迟迟”。
两个寂寞的人,在寂寞的夜里,携手走上鼓噪的闹市。
“迟迟”,解释他们走得很慢,他们缓慢行走,大概是要享受繁盛热闹繁荣中的一点宁静。

下片写元宵佳节的热闹,“蜜炬来时人更好”,“蜜炬”指烛炬,“蜜炬来时”指秉烛夜游。
这里该当是指花灯,街上的花灯点亮了,舞灯的人也演出了起来,街道上越来越热闹,人们感情越来越飞腾,这是姜夔的所见。
“玉笙吹彻夜何其”,玉笙凤箫奏响的曲调,从未停过,一贯响彻到夜深,这是姜夔所闻。
末了,“东风落靥不成归”,夜深了,东风依然吹拂着人们的面庞,看灯的人沉溺在欢快之中,不肯拜别。
“靥”指的是脸颊上的微涡,东风不止吹拂着人们的脸颊,还吹落了枝头上的梅花,以是这里是用“落靥”,即美人的笑靥来比喻娇嫩的梅花。

这首词整体上还是比较轻快的,虽然写了未出行前寂寞的心情,但灯市的热闹和不雅观灯后的乐而忘返,表达了和朋侪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