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诗海》汪毅著,四川省诗词协会编

读诗友汪毅《泛舟诗海》

陈太玲

诗海泛舟翁,勤耕硕果丰。

文史精髓春回景明好读诗之三│读诗友汪毅泛舟诗海

以文情志寄,信马目标同。

旧体书新意,不羁纳古风。

打油兼格律,雅俗大千通。

喜获汪毅师长西席赠书《泛舟诗海》

石鉴明

人在异地好思乡,《泛舟诗海》报吉祥。

汪君含辛营雅事,史志茹苦谱华章。

歌咏从来未停步,成书厚积喜闪光。

友情堪比泰岳重,太白狂过谁不狂?

读《泛舟诗海》感咏

马忠田

泛舟诗海廣无边,胸臆文思越先哲。

咏叹成山千百万,集思刻励数十年。

博览汗青精舆志,诗书歌赋若三歺。

承前启后春秋颂,社稷故里忠孝全。

读《泛舟诗海》感咏

蒲建宇

从文治史,廿年修志。

育人资政,十业并事。

筚路蓝缕,朝乾夕惕。

情怀满溢,尽显春意。

读汪毅新作《泛舟诗海》

薛长林

诗海苍茫无际边,文岭嶊崣似看山。

字字珠玑千万壑,文如其人总冒尖。

文事志事人际事,事事皆优堪可师。

师其老兄存档好,好好步尘亦集诗。

文人墨客志鉴人,立心立命立汪门。

承继绝学绘盛世,墨喷鼻香千古颂太平。

注:汪门,即安岳县图书馆馆中馆“汪毅文献特藏馆”。

通篇鲜见豪壮言,满纸尽露斯文颜。

寻遍终得一幽处,祈年殿里祭长天。

注:《泛舟诗海》中有《犹想曾在北京祈年殿》一诗。

半辈人生六百首,区区三吟未尽游。

今起再续三言志,汪兄诗海复泛舟。

安岳县图书馆馆中馆“汪毅文献特藏馆”,2020年4月23日暨天下读书日开馆

读《泛舟诗海》感吟

——汪毅素描

叶 红

胸中有丘壑,玉面无风波。

伟业纂国志,修身礼谦和。

行政并业务,负重路坎坷。

呕心又沥血,轴转似螺陀。

板凳冷坐热,高唱修志歌。

政事有佳绩,名刊编百期。

地方志立法,全国矗丰碑。

社科奖折桂,三星堆名驰。

赴京成果展,巴蜀亮新奇。

省城再布展,不雅观者攘复熙。

策划带落实,流水无漏遗。

勋奖属集体,君功实在斯。

轻忽二十载,致仕情惟伊。

难舍史志缘,专一寻乡贤。

古有汤绍恩,今有张大千。

两度探浙水,三谒莫高前。

五番赴宝岛,虔诚拜画仙。

敬拜献故土,乳酒出洞天。

扬帜大风堂,办报第一宣。

礼赞张善子 ,《走近张大千》

论著频频出,接二复三连。

“大千之心腹”,秦公感叹然。

捐馆赠安岳,书喷鼻香普州篇。

案例堪精良,志界先着鞭。

日省身三次,真情对友朋。

申遗鼓吹力 ,何氏骨科兴。

一门皆妙手,神医有传承。

将军礼相待 ,依之若股肱。

甜城有伯乐,邑宰傅运鸿。

爱才频举荐,相惜诗文丛。

晴空传噩讯,老友归天宫。

时人严相劝,疫毒正相攻。

逆行赶出殡,扶灵诉情衷。

六日编成册,纪念丰碑崇。

阴阳难阻绝,天民气意通。

志士必弘毅,大成乃修真。

躬耕砚田久,著作已等身。

历史星空灿,永辉照无垠。

君有奇才珍,我亦不言贫。
(11)

注:

①汪毅曾创作《地方志事情者之歌》,李景铄作曲,揭橥于《中国地方志》《巴蜀史志》等地方志期刊,并唱响全国方志界。

②汪毅为《巴蜀史志》任务人,编刊97期。

③汪毅为《三星堆图志》副主编,详细组织履行编纂。
2007年,该图志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精良成果奖一等奖。

④汤绍恩,四川安岳人,明代著名水利专家。
曾任绍兴知府,节江治海,主持修建三江闸水利工程。
汪毅两度赴绍兴稽核,著有《汤绍恩述评》一书。
张大千,著名画家。
汪毅三度稽核敦煌莫高窟,写有《张大千:大写的敦煌人》等文章。

⑤汪毅曾五次携带青城山泥土,在台湾张大千师长西席纪念馆摩耶精舍梅丘拜会祭悼画仙。

⑥汪 毅曾主编《大风堂》报。
报纸为对开,彩印,海内外有约30家媒体宣布。

⑦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秦孝仪称汪毅为:“(张)大千身后心腹”“大千心腹”。

⑧汪毅撰写有《一门三杰:何天祥、何天佐、何天祺》《一部难得的骨科学巨著》等,对何氏骨科申遗、何氏骨科沿革史料馆培植等起到积极浸染。
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院长、文职(一级)将军何天佐视对汪毅极为倚重和礼遇。

⑨为纪念傅运鸿师长西席,汪毅用6天韶光编印了《远去的思念——傅运鸿师长西席纪念集》,并快递其支属。

⑩语出《论语·泰伯第八》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而任重道远”。

(11)语出郑板桥《赠袁枚》“君有奇才我不贫”。

书讯

《泛舟诗海》诗集问世

四川省公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汪毅著、四川省诗词协会编《泛舟诗海》诗集于2023年3月问世。

该诗集分图录、自媒介、自序诗、创作诗、友朋吟赞、友朋评赞六部分,记录了作者从事诗歌创作50年“不全之全”的进程,表示了作者写诗的格局和视野。
个中,图录包括“仰天诗星”“学诗跬步”“揭橥作品”“出版著作”“著作影响”“作品研讨”“获奖作品”“主编成果”“文(青)代会”“文学组织”“文学互换”“汪毅文献特藏馆”等十个单元,计66幅图片,再现了作者的“文学心与缪斯情”。
自媒介和自序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主见和思考。
创作诗为666首,包括《游踪咏叹》《重庆咏叹》《安岳咏叹》《安岳咏叹》《内江咏叹》《成都咏叹》《黄村落咏叹》《修志咏叹》《书喷鼻香咏叹》《友情咏叹》《思念咏叹》《抗疫咏叹》《杂俎咏叹》计12辑,巧合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记录了作者人生节点,系作者致力于诗歌创作的一道心象风景。
附录的《友朋吟赞》《友朋评赞》,辑录了32位墨客的111首诗,见证了交情矢志不移与朋侪对汪毅文学创作的关注和评价。

(闻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事情办公室

作者:陈太玲(渝二九诗社诗友,墨客)

石鉴明(原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绵阳市志》原总编,墨客)

马忠田(大风堂再传弟子,字画家,墨客)

蒲建宇(四川省地方志事情办公室干部,墨客)

薛长林(原内江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墨客)

叶 红(四川省方志馆原馆长,《四川省志》原副总编,墨客,画家)

供稿: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事情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四川省公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