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学古诗词,师长诗意,注释,译文都阐明的清清楚楚,我们也能背的一字不差,考试也能填的明明白白。但彷佛年幼的我们从不解真正的诗意,喜好读起来很美,口齿留喷鼻香的诗词,也不管它在层次上,意境上是否适宜。不管托物言的什么志,无所谓于景寓的什么情。我们不知道怀才不遇的愤懑,不知道相思之苦,不睬解离去之痛。
闲来无事重读唐诗,才明白李白“当君怀归日,是妾肠断时。东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写的刚毅不渝。才懂得张九龄“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对世事的微词,对自身被贬的忧郁。
当我读到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我险些在地铁上落下泪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吹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嫡隔山峰,世事两茫茫。
这首读来满满的悲怆的诗词让我动容,从惊喜,到悲痛,到无奈,是对世事,对命运,对战乱年代的沧海桑田的无可奈何。而放眼如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管如今交通如此发达,穿越几千里的路程,也不须要多日,可从大学离开,与好友离去,各自散乱天涯,再次相见的机会却寥寥无几,我们在远在如天边的地方,各自成家成业,如若有一天,我们都已七老八十,却得一机会再次相见,何尝不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一别几十载,访旧半为鬼的可悲可叹呢。
许多人不止和曾经的好友惜别,因这样那样的缘由,更是和魂牵梦萦的家乡,家人饱尝离去之苦。再见面,父母白发苍苍,连少时的乡里已变了样子容貌。
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