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是诗词在音韵上的主要特点,通过韵母相同或附近的字在特定位置的涌现,使诗词读起来顺口悦耳,易于影象和传诵。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 “乡”“阳” 押韵,押的是平声七阳韵。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秋”“流” 押韵,押平声十一尤韵。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森”“音”“心”“襟” 押韵,押平声十二侵韵。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周杰伦《青花瓷》)“雨”“你”“里” 押韵,押上声韵。
平仄则是对诗词音调的规范。
平仄的交替利用,使得诗词的节奏富有变革,抑扬抑扬,增强了诗词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
” 平仄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 平仄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 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平仄为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对仗在诗词中表示了一种工致的美感。
对仗哀求词语的词性、意义、构造等相对应,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以整洁对称的视觉感想熏染,还能在内容上深化主题,拓展意境。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 对 “青春”,都是名词且为偏正构造;“放歌” 对 “作伴”,都是动宾构造;“须纵酒” 对 “好回籍”,都是动宾构造。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 对 “天涯”,都是方位名词;“存心腹” 对 “若比邻”,“存” 对 “若”(动词对动词),“心腹” 对 “比邻”(名词对名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 对 “病树”,都是偏正构造的名词;“侧畔” 对 “前头”,都是方位名词;“千帆过” 对 “万木春”,“千帆” 对 “万木”(数量词加名词),“过” 对 “春”(动词对名词,此处 “春” 可理解为有活气的状态,活用为动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 对 “不尽”,都是形容词加名词;“落木” 对 “长江”,都是名词;“萧萧下” 对 “滚滚来”,“萧萧” 对 “滚滚”(形容词),“下” 对 “来”(动词)。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 对 “白铁”,都是名词;“有幸” 对 “无辜”,都是形容词加名词;“埋忠骨” 对 “铸佞臣”,都是动宾构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 对 “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名词性词组;“声声入耳” 对 “事事关心”,都是主谓宾构造。

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诗词独特的韵律格韵之美。

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看诗词韵律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