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从前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允嘉家养病,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不雅观点;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清闲,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穷苦,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去世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

诗词|精选张岱142句经典诗词名句值得收藏细品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高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张岱《龙山雪》

这天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仲春,余住西湖。
——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张岱《湖心亭看雪》

吾辈纵舟,甜睡于十里荷花之中,喷鼻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张岱《西湖七月半》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张岱《湖心亭看雪》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公民,翻用自喜。
——张岱《陶庵梦忆序》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张岱《陶庵梦忆序》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张岱《西湖七月半》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
——张岱《陶庵梦忆序》

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张岱《陶庵梦忆序》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张岱《湖心亭看雪》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张岱《于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
——张岱《陶庵梦忆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张岱《湖心亭看雪》

岁岁如之。
——张岱《白洋潮》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张岱《自题小像》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

回顾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张岱《自为墓志铭》

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
——张岱《柳敬亭说书》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
——张岱《柳敬亭说书》

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张岱《龙山雪》

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
——张岱《自为墓志铭》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张岱《自为墓志铭》

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张岱《自为墓志铭》

天启六年十仲春,大雪深三尺许。
——张岱《龙山雪》

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
——张岱《龙山雪》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张岱《陶庵梦忆序》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张岱《西湖七月半》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张岱《西湖七月半》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张岱《于园》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逐一后悔。
——张岱《陶庵梦忆序》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张岱《于园》

余本年夜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张岱《陶庵梦忆序》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张岱《陶庵梦忆序》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落足破其瓮。
——张岱《陶庵梦忆序》

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张岱《陶庵梦忆序》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
——张岱《陶庵梦忆序》

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剧烈,犹烧之不失落也。
——张岱《陶庵梦忆序》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张岱《陶庵梦忆序》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张岱《于园》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张岱《陶庵梦忆序》

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张岱《陶庵梦忆序》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张岱《于园》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张岱《于园》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张岱《于园》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个中,颓然碧窈。
——张岱《于园》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张岱《于园》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张岱《白洋潮》

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张岱《白洋潮》

散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张岱《陶庵梦忆序》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张岱《陶庵梦忆序》

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间。
——张岱《陶庵梦忆序》

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张岱《陶庵梦忆序》

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去世,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张岱《陶庵梦忆序》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
——张岱《陶庵梦忆序》

各类罪案,从各类果报中见之。
——张岱《陶庵梦忆序》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张岱《西湖七月半》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旁边愿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张岱《西湖七月半》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张岱《西湖七月半》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张岱《西湖七月半》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张岱《西湖七月半》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张岱《西湖七月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张岱《西湖七月半》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张岱《西湖七月半》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张岱《西湖七月半》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张岱《西湖七月半》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逐一簇拥而去。
——张岱《西湖七月半》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张岱《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张岱《西湖七月半》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张岱《西湖七月半》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张岱《西湖七月半》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张岱《西湖七月半》

拉余同饮。
——张岱《湖心亭看雪》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张岱《白洋潮》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张岱《白洋潮》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张岱《白洋潮》

稍近,则模糊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张岱《白洋潮》

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张岱《白洋潮》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张岱《白洋潮》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张岱《白洋潮》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张岱《白洋潮》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
——张岱《白洋潮》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张岱《白洋潮》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张岱《白洋潮》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张岱《白洋潮》

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张岱《自为墓志铭》

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张岱《自为墓志铭》

甲申往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去世,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间。
——张岱《自为墓志铭》

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张岱《自为墓志铭》

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张岱《自为墓志铭》

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朋侪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
——张岱《自为墓志铭》

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年跻七十,去世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张岱《自为墓志铭》

铭曰: 穷石崇,斗金谷。
——张岱《自为墓志铭》

盲卞和,献荆玉。
——张岱《自为墓志铭》

老廉颇,战涿鹿。
——张岱《自为墓志铭》

赝龙门,开史局。
——张岱《自为墓志铭》

馋东坡,饿孤竹。
——张岱《自为墓志铭》

五羖大夫,焉能自鬻。
——张岱《自为墓志铭》

空学陶潜,枉希梅福。
——张岱《自为墓志铭》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张岱《龙山雪》

三鼓归寝。
——张岱《龙山雪》

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张岱《龙山雪》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张岱《虎丘中秋夜》

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
——张岱《虎丘中秋夜》

更深,人渐散去,士夫家眷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大家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
——张岱《虎丘中秋夜》

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
——张岱《虎丘中秋夜》

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
——张岱《虎丘中秋夜》

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
——张岱《虎丘中秋夜》

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张岱《虎丘中秋夜》

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
——张岱《虎丘中秋夜》

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张岱《虎丘中秋夜》

这天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

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
——张岱《柳敬亭说书》

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
——张岱《柳敬亭说书》

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张岱《柳敬亭说书》

闲中著色,细微至此。
——张岱《柳敬亭说书》

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
——张岱《柳敬亭说书》

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张岱《柳敬亭说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
——张岱《自题小像》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
——张岱《柳敬亭说书》

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
——张岱《柳敬亭说书》

旬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张岱《柳敬亭说书》

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张岱《柳敬亭说书》

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赞叹去世也。
——张岱《柳敬亭说书》

柳麻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宁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张岱《柳敬亭说书》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张岱《自为墓志铭》

布衣蔬茛,常至断炊。
——张岱《自为墓志铭》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张岱《自为墓志铭》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
——张岱《自为墓志铭》

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
——张岱《自为墓志铭》

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
——张岱《自为墓志铭》

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
——张岱《自为墓志铭》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师长西席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口试之。
——张岱《自为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