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朴《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
半庭月牙薄暮,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落。
【注释】
①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②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③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④淡烟:轻淡的烟雾。
【翻译】
在一个冬天的薄暮,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月牙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竹篱和竹篱内的茅舍,在孤村落 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作品简介】
《天净沙·冬》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
这首小令利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薄暮的城郊作为描述冬景的详细环境,通过冷月、薄暮 、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落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凄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创作背景】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落中失落母。父亲白华先仕于 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繁芜。这便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赏析】
这首小令利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薄暮的城郊作为描述冬景的详细环境。冷月薄暮,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落,又显寂寥 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凄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附近。其一, 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绪。作品所要表现的感情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 ,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色的画面。其余,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绪,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 定详细内容的情绪,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 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月牙已经现于天涯。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 发展为凄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容许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时令更替的描述,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绪和人 生体验,从欢畅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绪联系的整体了。
【作者简介】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 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生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 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紧张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立时》、《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赛大家书法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