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交大附中特级西席乐燎原老师深入地磋商了苏轼生平的各阶段及其创作情形。
复旦实验中学的徐静老师合营乐老师的朗诵,用唐调为大家吟诵了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其独特的韵味让老师们讴歌不已。
乐燎原老师认为苏轼能够走出人生困境有三重缘故原由:
一是苏轼信守儒家的道德准则,对空想人格的追求和君子固穷的思想帮助他在困境中保持达不雅观的心态。
二是苏轼少年时期接管道家思想,在遭贬谪时从自然中找到心灵的自由和抚慰,摆脱凡俗之扰。
三是苏轼从佛学中得到解脱,常常焚喷鼻香默坐,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乐燎原老师指出,无论遭何困苦贬谪,苏轼内心儒家的入世安民思想从未有所动摇。他虽遭废弃,但仍壮志不衰。被贬谪黄州的几年,是苏轼创作的高峰期间,也是他思想走向成熟、人生最为关键的期间。在《答孙志康书》一文中,他就透露出这样的心声:“惟笔墨庶几不与草木同腐,故决意为之。”
乐老师引用作家王蒙的话:“做一个中国人,不懂苏东坡,不体会苏东坡的精神天下,那是太遗憾了,真是白做了一回华人哪!
”他指出,人的生命常常是在抗击风雨时才显现出坚韧,苏轼就像是一道生命的旗子暗记,历经千年依然给予我们生命的力量。
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焄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稼轩词四首臆讲”。杨焄老师挑选了中学教材选用的四首稼轩词,每首词都从一个分外的角度展开解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是千古名篇,个中“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字可以理解为是动词“离去”,也可以理解为是“其余的、其他的”之意。如何阐明这个“别”字,会对理解这首词的意境造成很大的差异。杨老师列举了多位研究者对付“别”字的理解,反复考虑,精心解读,末了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此外,杨焄老师还从《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题目是否应为“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题目“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壮词”是否应为“壮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北固”与“北顾”地名的更替历史等角度分别解读了这三首词。角度新颖,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引领青年西席打开思路,对教材中常见的诗词做不一样的思考和研究,令与会者都感到线人一新。
末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老师以李商隐、白居易的数首诗歌为例,为大家拓展了理解诗词、墨客的另一种路子,为古诗文传授教化供应了新的思路。
在讲解白居易的《卖炭翁》时,骆玉明老师认为此诗措辞浅近,而关涉到的问题很多,可以有选择地展开谈论。
比如,《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50首组诗中的一篇。解读这首诗须要理解全体《新乐府》的特点。本篇与《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属于反响民间疾苦的一类。像《时世妆》以“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讽当时社会时髦风气的,又是一类。可以由此诗入手,进而对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展开研究。
白居易在诗前作引言“苦宫市也”,是仿《诗序》;此诗诗体仿汉乐府。解释白居易是把《诗经》与汉乐府视为中国诗歌的正统。由此我们又可以联系到他的《与元九书》中的文学理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白居易曾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他最重视前两类,而此两类风格殊异,其本人却不以为忤。为何一个墨客可以在无情地讽喻现实的同时又安于现实的享乐,这也是一个可以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讲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骆老师以同样的手腕引领青年西席打开思路。严羽为何在《沧浪诗话》中将五绝与七律列为最难写的两体?白居易本首七律如何做到了“精整而流动”?这种古诗的写作技巧对我们本日的写作传授教化有何借鉴意义?……娓娓道来的讲述,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进一步的启示。
古诗文阅读大赛20年,专家献祝福
乐燎原:
《当代学生》二十年来一贯坚持举办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一方面帮助广大学生不断积累,同时也促进了很多老师的发展。这项赛事不只是在上海地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也得到了许多外地专家西席切实其实定及赞赏。期待古诗文大赛未来能够连续惠及更多师生,也希望我们广大青少年能够走进先贤的精神天下里,获取丰硕的人生聪慧,在平实的生活中领略精微文雅的艺术意见意义,在平凡的生命里企慕澄明旷达的诗意人生。
杨焄:
我与古诗文大赛结缘已有十余年,随着不断的推广发展,如今这项赛事在上海地区的覆盖面很广,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个中。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讲,古诗文大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个中的很多内容都不仅仅局限在教材,还有不少课外拓展的内容,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作为一逻辑学生,我们该当学习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个领域。希望同学们多多阅读经典,它能帮助你打开另一扇理解天下的窗口。
骆玉明:
在古诗文大赛创办初期,古诗词和传统文学还没有这么“热”,可以说这项赛事占得了先机,对推动上海地区中学生古诗文教诲传授教化发挥了很大浸染。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愈发重视,这也对古诗文大赛的内容编排有了与时俱进的新哀求,须要更好地和中小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贴近,不仅通过大赛本身鼓励学生学习古诗文,更要提高西席的兴趣和教化,真正将这项活动融入学生日常的古诗文学习之中。
制作|金浩文 王可璇
拍照|金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