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看到些什么呢?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四下无人的夜里闲逛,清闲的看桂花悄悄的落下,春山安静的仿佛空无一物。而玉轮从山的那边的升起,晃动的月光惊起了这山中栖息的飞鸟,鸟鸣声时时的从这春天的溪涧之中传来。
王维,后陶渊明期间最伟大的山水田园派墨客,精通诗、画,佛理。其诗风格大多以描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为主。这首《鸟鸣涧》便是其在开元年间闲居五云溪的时候所作。开元年间,物阜民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王维旅居五云溪期间,曾为云溪别墅主人皇甫岳题了五首诗,合称《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而《鸟鸣涧》便是个中第一首。
深夜,四下无人,寂静无声,万物隐秘于阴郁之中。但是却总是以为在这黑夜之中隐蔽着无数的奥秘与神奇,让人不由得纵情憧憬,想要在这一片神秘之中寻得些什么,也彷佛总能寻得些什么。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或独身只身一人或三五成群的流连在这黑夜之中。只王维自己,便写过多首关于深夜的诗。个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竹里馆》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竹里馆》是王维于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期间所做,描述的是其晚年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清闲生活,传达出墨客宁静、淡泊的心情。
不同于《竹里馆》中所传达出的孤独之美,《鸟鸣涧》则向人展示出深夜中所独占的一种静美。同样是在寂静无人的深夜之中,墨客踏出房门,却感想熏染到了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这分明是一副春意黯然的样子。而这首诗最让我惊异的地方也是在此。印象中的王维总是给人一种寄情山水、不问世事的东山客的形象,一如《竹里馆》所描述的那样。“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才是王维生活的面孔。而这首《鸟鸣涧》中,我们依旧能看到王维那不同于凡人的、非凡且敏感的美学洞察力。然而,个中的闲人、落花、月出、鸟鸣所描述的又分是一副歌舞升平的闹市之景。以是你会觉得他是王维,但是他与晚年的王维又是是那么的不同。
想来也是。开元年间,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大唐王朝在玄宗天子的带领下迎来了新的辉煌。出身于河东王氏的王维,于开元九年得中进士,出生名门,少年得志,又恰逢开元盛世,很自然是想要在官场上有一番大作为。出生名门又恰逢鲜衣怒马的年纪,假如一开口便是老气横秋的隐士口吻,怕才是不正常吧。要知道,年轻时候的王维也是写过“孰知不向边庭苦,纵去世犹闻侠骨喷鼻香”这种英气干云的诗句的。心中自有波澜万千。龚自珍曾经评价陶渊明说:“莫信墨客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用来形容王维也是再得当不过。可惜,身负凌云之才的王维却遭逢安史之乱,遍尝人间冷暖。后来虽曾一度官至尚书右丞,却已经不复少年的那份豪情了。是的,这天下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贯沸腾,就像夜会黑,天会凉,本便是亘古不变的常量。你曾经执着的那些东西,错过了也便是真的错过了,就算后来再拥有,你也不是当年的你了。
不过所幸,这首《鸟鸣涧》不仅记录下了深夜之中五云溪春山所独占的寂静之美,也留下了当年那个对这个天下保有一份纯洁热爱的王维。
有时候以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创造这个天下。人们也仿佛总能在黑夜中寻得一些什么。就像川端康成,在凌晨四点醒来创造海棠花未眠;而苏东坡夜游燕子楼见“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叹“古今如梦,何曾梦觉”;朱自清则一个人夜游清华园,将一片荷塘月色收入笔下。而如果你在漫漫永夜之中被某些思绪滋扰无心就寝,不妨也一起来感想熏染一下这夜深人静时分的无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