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由于秋天景色确实不如春景妩媚,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宋玉以来文人多悲秋的传统影响。

但在古诗词之中,也有很多作品把秋色描述得壮丽幽美乃至胜于春色的。

一方面是由于秋日也确有一些独特的胜景,另一方面也由于墨客有独特的感想熏染。

下面清代墨客丘逢甲这首《山村落即目》,正是墨客在山村落即景中捉住了秋日的独特胜景,并融进了独特的感想熏染而写成的。

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一首唯美秋诗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山村落即目》

丘逢甲〔清代〕

一角西峰落日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这首诗的大意是:

傍晚的山村落,西峰的一角尚被残阳染得红艳,而由西方天底射来的阳光已不及东岭,那里已是暮色低垂,云浮雨落,一派朦胧。

林中枫树的叶子就要飘落,柿子即将成熟,秋日就在万山深处那一片赤色之中。

在甲午之役失落败、乡土割裂的惨变中拔剑而起的台湾义士、墨客丘逢甲,其诗风雄浑奋发,年夜方浏亮,走的是南宋陆放翁的路子。

在这首写景诗中,我们却看到他的诗魂的另一角,苍茫而沉郁,深婉而旷远,带几分石湖居士范成大“田园杂兴”诗的韵致。

这是一个深秋傍晚,刚刚下了一场过路雨,西边雨脚已收,落日照映了西面庐山一角,而东边的山岭,还被雨云笼罩,蒙蒙小雨,尚未全停。

“一角西峰落日中,断云东岭雨蒙蒙”,写的便是即目所见的一山之中景象不齐的自然奇景。

使人感到西山是“晴方好”,而东岭是“雨亦奇”,这又宛如彷佛刘禹锡《竹枝词》中所歌咏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不过这里的两句诗主景,以是更具画意。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秋已深了,正是枫叶变红,柿子成熟的时候。
此时的山中,枫树和柿树竞先放红,以至于深山红遍,秋色引人。

“老”,指叶子经霜即渐变赤色。
杜牧有“霜叶红于仲春花”的名句。

吴融《红叶》诗写道:“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就画出了落日之下枫叶火红的一片景象。

这首诗中枫林晚照和远景正可与之媲美。
但诗中除了写枫林之外,还写了柿林。
到了秋日,柿子逐渐由青转红,变得成熟。

这样,柿树与枫树在深山之中就红成一片,这比之单写枫树之诗在内容上又另有一番境界可不雅观。

“欲”,“将”二字,更是将枫叶欲老未老、柿实将熟未熟之美景描述得活泼形象,光鲜生动。

此时的枫叶、柿实红得富于活气,红得耐人寻味,与末句的“秋红”照料得天衣无缝,生动地写出了墨客即目所见的景致。

全诗通过描述山村落中西边日落东边雨、林枫欲老柿将熟、远处万山红遍等秋天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中景致如画,历历在目。
用最常见的秋天景色,渲染出最亮丽的秋色。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