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作为千年古都
没有哪一座城市
可以像它一样
在诗词歌赋里被千百次的吟唱
大雁塔、曲江池、杜陵……
皆是文人墨客笔下歌咏的常客
大雁塔作为长安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更是在充满才情的墨客笔下熠熠生辉
本日就和曲小旅一起
随着诗歌走近大雁塔
感想熏染诗歌中的雁塔风情吧!
大雁塔别号“慈恩寺塔”
位于大慈恩寺之中
玄奘为保存
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
便主持建筑了大雁塔
\"大众雁塔诗会\"大众曾是大雁塔最辉煌的一页
千百年来,登临大雁塔
赋诗抒怀的墨客多达数百人
留下诸多诗作
《谒大慈恩寺》
李治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在寺塔建成初期
当时身为太子的李治就率百官亲临赋诗
成为天子之后又亲揭慈恩寺赋诗
唐中宗时每年重阳
天子都要亲临慈恩寺登高远眺
并作诗抒怀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屠》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公元752年秋
唐代著名墨客岑参
自安西回京述职之时
邀约好友高适、薛据、杜甫等人
来到大慈恩寺登塔
他们相互吟诗唱和助兴
并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佳作
将大雁塔的雄伟描述的淋漓尽致
墨客眼中的大雁塔
如泉水一样平常从平地涌出
一步步拾级而上
彷佛逐渐走近了广阔无垠的天下
举头仰望,台阶盘旋在空中
大雁塔高俊突出弹压神州
犹如鬼斧神工
站在塔顶往下看
平时高飞的鸟儿和呼啸的风在脚底掠过
足以见大雁塔之高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在墨客杜甫的笔下
大雁塔同样的雄伟壮丽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大雁塔的高度和气势展露无遗
唯有登上高耸入云的大雁塔
才可能感想熏染到烈风不休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天河声西流。”
将大雁塔内部建筑构造的幽深
描述的生动形象
仿佛蜿蜒的“龙蛇窟”一样平常
让人想要深入个中一探究竟
如今的你
是否也会想要登临雁塔一睹诗中胜景呢?
慈恩塔着落款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唐中宗神龙年间
进士张莒游慈恩寺
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
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纭效仿
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光彩
大墨客白居易考中进士时
是同榜十七人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也因此得意地题诗
“慈恩塔着落款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自满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之中许多人的题字还留存至今
在大雁塔塔门的门楣和石框上
都可以瞥见古时文人们的名篇
看到这些题字
洋洋洒洒充满活气
仿佛可以瞥见千年前
那些进士一张张充满自满的脸
体会到他们高中的喜悦之情
除了大雁塔
在大慈恩寺遗址上建筑的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园内的灯柱、主题小品等
也能处处展示着诗词的魅力
诗词氛围感满满
据资料记载
唐大慈恩寺是太子李治为了伤悼其母所建
作为一座佛教文化园林
在这里不只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
还能在幽美的景致中徜徉
《三月三旬日题慈恩寺》
白居易
慈恩春色目前尽,
尽日裴回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
紫藤花下渐薄暮。
白居易来到慈恩寺嬉戏
感叹春光易逝,韶光难留
想必也正由于迷恋慈恩寺的美景
他才会有了“徘徊逗留”之举
《慈恩寺上座院》
贾岛
未委衡山色,何如对塔峰。
曩宵曾宿此,今夕值秋浓。
羽族笔烟竹,寒流带月钟。
井甘源起异,泉涌渍苔封。
深秋时节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内的风景
却是愈甚
银杏叶在秋分的吹拂之下染上了秋色
置身这充满禅意的金色天下中
历史的厚重感铺面而来
无论是高耸威严的大雁塔
还是风景幽美的大慈恩寺
在墨客的笔下都是那样的动人
让人无比神往!
本日和曲小旅一起看过了大雁塔
下一期的《诗游曲江》
各位小伙伴想去哪里呢
欢迎留言见告曲小旅哦~
曲小旅温馨提示:请您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旁边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