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个时节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活气盎然。无论人们遭遇若何的失落意,春天的到来总是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惊蛰,意思是蛰伏的动物虫鸟都结束了寒冬了磨练,重新让这天下欢闹起来。春意就在面前,让古诗词里的惊蛰带给你一个不寂寞的春天。
秦楼月·浮云集·宋·范成大浮云集。轻雷模糊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喷鼻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春天云朵集结,阵阵轻雷把蛰伏在各个角落里的动物们都惊醒了。这第一声春雷,引来鸟儿年夜声鸣叫,引来东风吹绿杨柳。
久不出门闲居一冬,衣服上满是熏喷鼻香的味道。墙上杏花开得冶艳,燕支草上挂满露珠。从花树上的空隙望出去,有人正站在画楼上。
春便是春,热闹便是热闹,这样热闹的春天里必不该短缺一个站在“花梢缺处”画楼上的人。无论你是画楼人还是探求画楼人,愿你这个春天不寂寞。
不雅观田家·唐·韦应物(节选)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壮年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春雨淋漓,花草新鲜,一声春雷后惊蛰来了。田园人家经由了一个冬天的安歇,又到了劳碌起来的时候了。山野场院里都有农夫们劳碌的身影,他们傍晚从田中归来,再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这是惊蛰后田园劳碌的情景,没有春愁没有春怨,只有沉着的生活烟火气息。
惊蛰日雷·元·仇远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景象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广阔的大地上半夜传来一声春雷,这声春雷唤醒了大地上的万物。一场风劲雨急过后,花草显得更加鲜艳了。花草因四季变迁有枯有荣,但是石龟和木雁能保持不变,亲眼见证四季循环。
石龟便是石头雕刻的大龟,岿然不动。木雁则来自《庄子·山木》。庄子和弟子看到有人在砍树,砍倒的都是长势非常好的成材之木。他问伐木人,为什么不砍那些长势劣等的树。伐木人见告他,那些长残了的树没有用处,只好留着它们。后来庄子又看到田舍杀鹅,问农夫为什么要杀这只鹅。农夫说这只鹅不下蛋。庄子弟子问他,树由于成才而被砍,鹅由于不成材而被宰杀,做人该当若何做?庄子当时的回答是:材与不材之间。
这也是一种人生聪慧,既不要锋芒毕露又不能庸庸碌碌。只有这样,才能伴随着风霜雨雪看春去春回。
咏廿四气诗·惊蛰仲春节·唐·元稹阳氣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抽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至阳之气重新充满人间,惊蛰到来,日间变长,大地重新焕发生机。桃花开得烂漫,新出生的鸟儿也在这个时候来到天下。花草树木也都忙着萌芽成长。人们开始为生活劳碌,野外间都是费力耕种的人们。
很多地方在惊蛰之后就开始为春事劳碌,无论是花草春鸟的活气,还是普多大众的一年生存,都在这个时候拉开繁荣的帷幕。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宋·张元干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年纪大了,总会被时令物象更替触动,午夜放灯时候溘然听到了春雷声。这春雷声之后,龙蛇都要从蛰伏中起来了,还有那些隐蔽在地底的蚯蚓蛤蟆也要一起出来了。
惊蛰日街行·汉朝·刘雄忍看节候变匆匆,花树交加怜白红。
久蛰高楼如槁木,而今暂得受东风。
惊蛰到来之前,窗外的景致是雪色的白和万物的萧瑟,春天来时桃花的粉色杏花的白色樱树的赤色迎春的黄色……让这个天下瞬间鲜艳了起来。在高楼里待着太久了,是时候出来感想熏染一下春天的风了。
这个春天在高楼里憋坏了吧,趁阳光好出门走走,或者推开窗户呼吸一口清风,感想熏染一下这春天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