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史宿
编辑|沧海史宿
<<·——序言——·>>
《虞美人·听雨》是由南宋词人蒋捷作词,白栋梁作曲的一首艺术歌曲。全体作品以“听雨”这一个独特的视角,描述出三幅不同的“听雨”意象。
我们从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词曲的创作背景出发,对这首艺术歌曲的曲式构造、旋律和伴奏的创作特色进行剖析,末了对整首作品的意境把握、气息掌握、咬字吐字以及对舞台演出方面的处理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创作背景剖析——·>>
《虞美人·听雨》词作者蒋捷,字胜欲,宋末元初常州府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年轻时曾中进士,不幸的是,南宋王朝很快就灭亡了,后来他退隐到太湖的竹山岛,十分孤独悲惨。他的生活充满了战役和流亡的痛楚,并留下不少诗词作品。
这些古诗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个中很多都与当时社会有关,具有较高的思想代价和文学造诣。《虞美人·听雨》便是个中之一,这首词内容非常丰富,韶光跨度大,情绪十分充足,并且有着光鲜的层次。
他用三种听雨的意境塑造了三段韶光不同的人生情状,将自己生平中最具代表性的时候描写得淋漓尽致。
曲作者白栋梁,出生于内蒙古,青年作曲家,钢琴艺术辅导,哈尔滨音乐学院西席。他在音乐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地和创作手腕,其音乐风格具有光鲜的个人特色。白栋梁老师曾和唐文卿学者谈到,他在创作时想到的是顺着词作者的内容去写。
前面的韶光线紧凑,内容简洁,故而他在音乐的创作上也就十分收敛;而后面韶光跨度十分大,词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中间的韶光段,以是又须要由他创作的音乐来填补这段韶光上的空缺。这种办法进一步丰富了该作品的内容,添补了全体韶光线上的空缺,将全体作品的意境表达得更加完美。
白栋梁用音乐授予了这首词新的生命,在这首曲子里,可以感想熏染到作曲家对词作者的尊重与欣赏,以及对这首古诗词的深刻思考。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为古诗词艺术歌曲,而古诗词艺术歌曲常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代就有曲调的古诗词歌曲,另一类是当代作曲家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下,用西方的创作手腕对原有的古诗词谱曲,进行创作和改编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那么,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正是属于第二类,这类歌曲在旋律上都具有十分光鲜的特点,不仅符合民族音乐的审美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时期特色。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创作特色——·>>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整体构造是一个按三个韶光段分成三个乐段部分的单三部曲式,全体曲子的主旋律和歌词相互呼应,伴奏部分给主旋律起到了很好的陪衬效果,使全体作品的情绪和意境表达十分完全且细腻。
作曲家奥妙地将音乐和诗词结合在一起,独具匠心的创作手腕让听众对诗词意境产生遐想和想象。
(一)歌词特色“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词作者少年时生活富余,听雨时并没有很多烦恼,用“歌楼”“红烛”“罗帐”等意象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觉得。
《虞美人·听雨》乐谱
词人极力渲染一种“不知道悲哀是什么”的青春年华,表达了对没有挫折和痛楚的美好少年生活的神往,给人一种清闲但短暂的觉得,与之后的悲惨形成光鲜比拟。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他描述自己的中年一贯流落不定,但对家乡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云低”、“断燕”、“西风”描述了一幅悲惨寂寞的画面。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老年期间,词人已经失落去了少年时的欢快和壮年期间的仇恨,再听到雨声时,心里已经十分豁然。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一整夜的听雨又表明词人并没有完备放下统统,只不过是明白了情面不自禁,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
在许多作品中,雨总是与悲哀分不开的,例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然而蒋捷的“雨”是由于韶光、地点、环境的不同,带给词人的感想熏染也不相同。
词人用“听雨”这一个独特的视角,再加上韶光和空间的变革,描述出三幅不同的“听雨”意象,这三种意象贯穿并凝聚了词人生平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二)曲式旋律特色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曲式构造是带引子和尾声的A—B—C的并列单三部曲式,速率为慢速,共35个小节,调式调性为民族调式f羽雅乐,三个部分长度大致相等,构造非常方整。
作品的5~13小节为第一乐段,是非方整性乐段(4+5),两个乐句属于平行关系,个中平行中又有同头异尾。
第5小节可以看作是这个曲子的主题动机,首调唱名为mi—la—la—mi。三个期间对“听雨”的描写都用了这个动机,将全体曲子串联起来。
第一个乐句由2+2两个乐节构成,形成正格半终止,第二个乐句由2+3两个乐节构成。两个乐句的第一个乐节末了两个音分别为向上和向下两种走向,对应了词作者所表达的少年期间的美好以及壮年期间的孤寂。
作品14~22小节为第二乐段,是非方整性乐段(4+5),两个乐句属于比拟关系,第一个乐句由2+2两个乐节构成,终止处采取不稳定的VII9和弦与V和弦构成半终止。
有起到过渡浸染,旋律起伏大,象征着词作者经历的各种挫折和磨难以及三个期间强烈比拟。
第二个乐句由2+3两个乐节构成,开始的一小节是由主题动机变革而来,加入了一个音并改变了节奏型,使开始两个四分音符变革为带有十六分音符的大后附节奏,更加增加了不稳定的觉得,将老年期间的无力感描写得淋漓尽致。
作品23~30小节为第三乐段,是方整性乐段(4+4),两个乐句属于平行关系,个中平行中又有同头异尾。
第二个乐句是对第一个乐句进行了大略的变革重复,第二个乐句将“滴”字所在的小节转换为6/4拍,“滴”字的节奏由八分音符变成了四分附点连四分音符。
作品31~35小节为尾声部分,音乐的材料来自前面第29小节和第30小节,将末了三个音移高八度,市价也有所延长,末了圆满终止于f羽雅乐的主和弦上。
节拍
(三)伴奏特色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引子部分速率为柔板,节拍是4/4拍,钢琴弹奏出引子为主题的进入做准备,虽然只有4小节规模较小,但伴奏用柱式和弦织体开始,也很好地铺垫出了持重的觉得。
曲中还原d这个音在f羽雅乐中是偏音,为变徵,在全曲中这个音涌现次数较多。
同时,在全体乐曲中增加了许多大音程和大和弦,使原来带有小调色彩的羽调式增加了通亮的觉得,与词人想表示的情绪相呼应。
后面两小节与紧张旋律线相适应,提前将情绪引出,使主题的进入更为自然。钢琴伴奏对作品的背景和情绪有一定的铺垫和陪衬浸染,并且对全体作品的节奏和速率进行规范。
作品的第一乐段的伴奏织体是分解和弦的形式,能够很好地陪衬出作品的情绪,为主旋律阐述故事情节做背景,前两个乐句的伴奏部分与旋律部分相呼应,同样采取了同头异尾的办法。
分解和弦
终止处由原位的V7办理到根音旋律位置原位I构成,在和声上为圆满终止,终止后伴奏的分解和弦起到过渡浸染,将情绪进一步推向高处。
一首完全的歌曲它本身便是由一个一个乐句构成的,而乐句的表达仅仅依赖旋律加歌词是远远不足的。
伴奏可以很好地与乐句进行合营,陪衬作品的情绪表达,而且乐句之间也须要有伴奏进行连接,起到自然过渡的效果,以是一个精良的作品,好的伴奏是必不可少的。
作品的第二乐段的第一个乐句,也便是第14~17小节为全体曲子的过渡句,与旋律部分较为舒缓的节奏比较,伴奏部分音符较密集,与上方声部形成光鲜的比拟,动静结合有利于意境和情绪的和谐统一。
在第16和17小节采取一个导的过渡,充分利用了导九和弦的不稳定性,也使全体歌曲顺利的过渡。
三和弦
第二个乐句伴奏部分也从密集的音符变为舒缓的音符,前后形成比拟从而突出情绪的比拟,也顺利进入到老年期间故事的陈说。乐句后半部分的伴奏节奏逐步密集起来,将情绪缓慢推上高潮。
作品第三乐段的前面是按八度关系重叠的柱式和弦,节奏型也十分密集,将曲子推入高潮部分。结束部分的伴奏逐步变缓,给人一种结束的觉得,第二个乐句终止处由原位的V7办理到根音旋律位置原位I构成,在和声上为圆满终止。
柱式和弦
钢琴伴奏对乐句的情绪表达和意境塑造是非常主要的,演唱好每一个乐句须要与其对应的伴奏相互合营,共同陪衬出所须要表达出的效果。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是民族调式f羽雅乐,伴奏对付不同的民族调式利用的音阶都不同,这哀求伴奏者对民族调式要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演唱者从伴奏旋律中找到提示的条件是要对伴奏十分理解,并且同样也要对民族调式有着深入的认识,这样才能担保演唱者和伴奏能够合营将这个作品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演唱处理——·>>
每个作品都有它的情绪和要表达的内容,以是必须从各个方面去理解作品,利用相应的演唱技巧,多思考多练习才能完全节制,才能在演唱时全身心地投入。
要想让一个声乐作品能够完美展现出来,对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磋商是必不可少的。本部分将从意境的把握、气息的掌握、演唱中的咬字吐字以及对作品舞台演出的思考四个方面来进行剖析。
(一)准确的意境把握这首曲子是根据南宋词人的词作谱曲而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与古诗词的结合充分表示了艺术学科的互补性和渗透性,演唱者须要从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词作本身的内涵以及词作与曲之间的关系上去把握整体的意境。
在有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后,演唱者更该当看重融入这首作品的意境,以及调动自己的情绪去表达出自己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在作品与听众之间做好“桥梁”的浸染,理解作品的意境是成功演唱这首作品的关键。
想要把握好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这首歌的意境,首先要看重强弱以及速率处理,其次处理好细节部分,全体作品才会更加细腻。整首作品的速率是柔板,在弱进的根本上,很好地陪衬了一种安静的氛围。
演唱者应该将作品看作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并从容地将它诉说出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得带着歌唱技巧,用情绪带动气息流动。歌曲中三处“听雨”部分,该当感想熏染到少年时的无忧、壮年时的落寞以及老年时的无力与释怀。
歌曲的节拍是4/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由于全体作品中有很多大跳音程,以是强弱很随意马虎就会受到音的高低影响,演唱时该当更看重于4/4拍的强弱规律以及附点节奏的强弱规律来处理歌曲。
整体上须要弱声掌握,对演唱者的气息掌握哀求非常高。歌曲的尾声采纳渐弱的形式,将全体画面逐步拉远,与全体作品的艺术理念相呼应,给人无尽的回味。
(二)坚实的气息掌握《虞美人·听雨》是偏慢速的抒怀艺术歌曲,侧重于表现作品本身的意境和演唱者所理解的三个期间的不同感想熏染之间的差异。
首先,气息在处理强弱时要铭记4/4拍的强弱规律,这个作品整体上须要弱声掌握,须要十分细腻地去把握气息,否则极易毁坏全体作品的觉得,这对演唱者的气息掌握和身体本色的哀求非常高。演唱者须要对作品进行多次练习,熟习整首歌曲的强弱处理。
对呼吸技巧的节制须要更精髓精辟,气息要以“连贯”为基本,哀求吸入的气息深并且使横膈膜联合操作,将气息平稳且充足地送出。其次,从对这首词本身的剖析来看,三个期间对气息的哀求各不相同。
从少年时的无忧到壮年时的落寞以及末了老年时的无力与释怀,随着年事的增加整首歌的情绪也越来越丰富,支撑情绪丰富起来的气息须要越来越稳固且充足。
末了,这首歌速率较慢,每次张口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并且吸入足够的气,将全体身体与气息相折衷,使整首歌曲更加流畅连贯。
但要想气息充足且稳固,就得根据歌曲旋律、感情须要以及歌词内容等进行剖析,找到得当且适宜自己的气口,既不毁坏全体作品的完全感也能实现气息的充足供给。
(三)规范的咬字吐字
声乐演唱是音乐与措辞相互渗透的一种艺术,歌唱演出中咬字与吐字是表达完善歌曲内涵的基本哀求。以是各个国家的音乐家都十分重视咬字与吐字,也在这方面都下了不少工夫。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措辞要字正腔圆,在演唱时也哀求如此,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哀求更为严格。对歌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充分熟习歌词,不仅能练习演唱者的咬字与吐字技巧,也能让演唱者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在声乐演唱学习的过程中,要把稳节制精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技巧来进行演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示出歌词的意境美、内涵美以及歌曲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感情。
当然精确的咬字吐字技巧也要合营精确的呼吸办法和共鸣腔体。可以每个字单独练习,然后多举一反三地去思考,碰着相似的字也进行同样的处理,直到养成一种习气。
要做好咬字吐字,详细来说便是要咬正字头、吐圆字腹以及收满字尾。首先,咬正字头是“字正”的关键。其次,吐圆字腹是“字圆”的关键,韵母在发音时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也是歌唱时能否清晰表达歌词的关键。
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中的“罗lu-o”、“壮zhu-ang”这两个字中的韵母u会有所延长,与后面的o和ang音连接时要流畅,嘴型要伸开。只有流利节制各种归韵,演唱歌曲时才能带给听众一个良好的体验。
末了,要收满字尾,给每个字一个圆满结尾。当然每个字的扫尾音嘴型都不一样,但所有的字在结尾时都须要使全体字音得到一个平衡感。
(四)适宜的舞台演出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这首作品是音乐与古诗词的结合,充分表示了艺术学科的互补性和渗透性。
演唱者须要把握好《虞美人·听雨》这首词词本身的意境与韵律、演唱时的肢体动作与衣饰以及对伴奏的熟习等各个方面,才能将这首歌曲所想表达的内容完全表现出来。
在对作品进行思考时,对舞台上整体演出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在节制一定的演唱技巧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只有将视觉和听觉效果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全体演出的传染力。首先,在眼神方面,眼睛常常被誉为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可以表达出人们的各种感情。
韵律
《虞美人·听雨》这首艺术歌曲最主要的便是三个韶光段不同情绪的比拟表达。演唱者在投入全体作品的同时,眼睛要与不雅观众进行互动,这样才能给不雅观众通报所想表达的情绪以及吸收到不雅观众的及时反馈。
其次,在手部动作方面,声乐演出手部的动作是十分主要的。手部十分的灵巧,可以做出各种动作来推动情绪的表达。
常见的动作有抬起、向外推、合拢、打开等等,可以结合歌曲意境进行,如少年听雨时可以抬起手,眼睛顺动手的方向望去,表示神往之意。
壮年时则可以双手交叠放胸口并微低头,表示感伤;双手打开表示释怀等等,当然其含义并不是单一的。
但手部动作也不能过多,要只管即便做到大略、折衷,只是用来赞助歌曲情绪的表达,不要喧宾夺主。
末了,在形态方面,在伴奏响起时就要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歌曲的意境中。
<<·——结语——·>>
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是古诗词与当代音乐完美结合的一首佳作,其具有深刻而强烈的传染力和极高的艺术代价。
诗词与音乐相互结合所传达的意境,须要演唱者从气息掌握、咬字吐字、舞台演出等各种演唱技巧高下足功夫,才能游刃有余地演绎每个作品。
参考文献[1]张苗苗.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色及演唱处理剖析[J].黄河之声,2021.
[2]李琰.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以歌曲《虞美人·听雨》为例[J].艺术品鉴,2021.
[3]魏子婷.试论古诗词歌曲的艺术特色——以黎英海的《春晓》为例[J].当代音乐,2017.
[4]张延凌.论钢琴伴奏在音乐演出中的主要浸染[J].艺术评鉴,2021.
[5]王雯.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J].当代音乐,2021.
[6]李芊叶.谈民族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特色[J].艺术品鉴,2020.
[7]于婷婷.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J].艺术家,2018.
[8]蒋捷词,白栋梁.虞美人·听雨[J].音乐创作,2021.
[9]张洋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创作特色及演唱剖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10]李博玥.王建中声乐套曲《李清照词五首》钢琴互助艺术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20.
[11]唐文卿.肖玛与陈思里《虞美人·听雨》演唱风格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