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清代墨客陈沆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诗作即兴而发,描写了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明月之下,只见一渔舟荡桨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到鱼满心欢畅的样子容貌。
诗中的每个“一”都具有光鲜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颇有诗情画意。

渔舟

再看清代文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诗作描写一个渔人在江边独钓的逍遥情态:一件蓑衣、一顶笠帽、一叶扁舟、一支鱼杆,一壁唱歌,一壁饮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分明钓的是一江秋意。

还有元代徐再思的小令《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小令,用鼎足对的形式,既点明了韶光、环境,又照料了“夜雨”的题目,同时也交待了此曲的感情基调:怎一个“愁”字了得。

多个一字组成的诗篇读来妙味无穷

唐朝墨客王建的《古谣》颇具正能量:“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诗中共用了八个“一”字,描写了东西流向的河水、分分合合的道路、交往来交往去的行人,和“池中树”一颠一倒的倒影,丝毫不给人重复罗嗦之感,既形象生动,又充满了哲理,表达了墨客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元朝无名氏的元曲《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每句都叠加“一”字:“一年迈一年,一日没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去,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生平一梦里。
寻一个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都一样平常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是啊,一年一年地老,一天一天地过;一秋一秋地赖,一辈人催着一辈人;一次聚会一次离去,一场欢畅一场伤悲;一张床一人卧,生平都在一场梦里;探求相识的朋侪,彼此聚会。
都是知心人,吹一回又唱一回。
近似口语的措辞,却蕴含着人生真谛:韶光不等人,和朋友相聚相乐,生平就不会有遗憾。
这不正是对老年人的疏导吗?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曾用“一字诗”歌咏古代四大美人,版本多多,无不概括了她们的出生和悲苦,令人唏嘘不已。
个中,西施被誉为“沉鱼”,诗曰:“一颦一笑一靥仙,一醉一沉一波澜。
一国一色一天地,一水一鱼一睡莲。
”王昭君被誉为“落雁”,诗曰:“一车一马一起尘,一鸣秋鸿一缕魂。
一曲一唱一声怨,一月空照一丘坟。
”貂婵被誉为“闭月”,诗曰:“一计一献持续环,一朝兴亡一唏嘘。
一笔一纸一方砚,一段风骚一段缘。
”杨玉环被誉为“羞花”,诗曰:“一喜一悲一相对,一串荔枝一串泪。
一诗一吟一梦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四大美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