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
qiān niú zhī nǚ dù hé qiáo
牵牛织女渡河桥。
jiā jiā qǐ qiăo wàng qiū yuè
家家乞巧望秋月,
chuān jìn hóng sī jǐ wàn tiáo
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墨客。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书法、棋艺、琴艺也十分厉害。可惜去世时年仅十七岁。《全唐诗》存诗两首。
字词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别号七夕。旧时风尚,妇女们在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上苍。
河桥:银河上的鹊桥
几万条:虚指,形允许多。
诗词译文
七夕佳节举头仰望浩瀚的夜空,瞥见牛郎和织女跨过银河在鹊桥相会。家家户户少女们穿针乞巧仰望秋月,穿过的红线都已经有千万条了。
特色赏析
这首诗相传是林杰七岁时所作,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全诗简明扼要地将乞巧的事情交代得一目了然、生动形象。把人间和天上连在一起,把神话传说和现实天下融为一体,既有动人的神话色彩,又洋溢着浓郁的人间挚情,意境新颖、开阔、深远,表达了少女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充满了诗情画意。
知识百科
七夕乞巧《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七夕节就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这天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姑娘们陈设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引线,向织女祈祷,要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的技巧,也少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已成"中国情人节"。
拓展延伸
郑立之《哭林杰》林杰是一个早慧神童,五岁就学,六岁赋诗。等到年纪稍大一些,林杰常和一些好友吟诗为难刁难。好友郑立之十分敬佩他,曾为之撰写《奇童传》。十七岁时,林杰打算去都城长安发展,还没有动身便暴病而亡。郑立之万分哀痛,写下《哭林杰》吊唁他:
才高未及贾生年,
何事孤魂逐逝川。
萤聚帐中人已去,
鹤离台上月空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