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词、对联,是一种分外的文学文体,它不仅极具意见意义性和娱乐性,从文学上来说创作难度也是非常大。

创作回文诗词、对联,除了要善于诗词、对联以外,还须要有深厚的笔墨功底,以是一样平常来说,这类的作品不多见。

可能大家比较熟习的,还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一副对联。
当然还有"处处飞花飞处处"、"雾锁山头山锁雾"这样的回文联也是很出名的。
你能对出下联吗?不妨评论区试试。

苏轼的回文诗词

相对付回文联来说,回文诗词的难度就更大了。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自《诗经》以来,出身了无数的经典佳作,而名墨客也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但创作过经典回文诗词的却是不多。

苏轼一首神奇的诗顺着读天亮了倒着读天黑了网友太有才了

当然,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便是苏轼。
苏轼之才不用天下人皆知,对付回文诗词,他也是信手拈来。
在他创作的回文词中有一首著名的《菩萨蛮·回文夏闺怨》,想必这首词很多人都读过。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喷鼻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喷鼻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这首词写闺中少女嘲笑郎君写醒后的怨思,虽然是回文词,增加了创作难度,但绝不影响这首作品的美。

而苏轼与和苏小妹的那首《赏花归去马如飞》,更是让众人津津乐道。
从这些回文诗词,不仅能看出苏轼的诗才,更能看出他是一个"好玩"、有趣之人。

千古名篇《题金山寺

而要说到苏轼的回文诗词,最著名的莫过于《题金山寺》这首了。
这首诗绝对算的上是千古绝唱式的作品。
故意思的是,这首诗顺着读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是天亮了,而倒着读则是入夜了。

题金山寺(顺读)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彤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题金山寺》是一首写景诗中的佳作,无论是内容还是诗的形式,都可算的上是经典中的经典。
顺着读,这首诗描写的是黎明清晨时的画面。
一句"霭霭彤霞海日睛",便写出了晨曦之景。

题金山寺(倒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而倒着读,"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这样的句子,一看便让人想起了夕阳西下,彤霞漫天的景致。

苏轼与李白一样,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哪里有美景哪里便有苏轼留下的诗句。
这首《题金山寺》便是苏轼游览金山寺时所创作的。
几杯清酒下肚,每每便是经典出身之时。

当然,这首诗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些人认为这首诗不是苏轼写的。
有人说是宋代周知微所作,还有人说是唐代徐寅的作品。

而在《全唐诗》中,这首诗被归入徐夤的《回文诗二首》之中。
但在南宋桑世昌编纂的《回文类聚》中,这首诗被他归入到北宋墨客周知微的名下。

而南宋人魏庆之则认为,这首诗便是苏轼所作,魏庆之在他著作的《墨客玉屑》中就写到,这首《题金山寺》是苏轼的作品。

鸿雁说

争议归争议,不管到底是谁的作品,这首诗的精彩,这首诗的美那是无可置疑的,回文诗词的美和意见意义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回文诗又被称之"回环诗"和"爱情诗",回文诗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是单句回文,有的则是两两回文,还有的则是整首回文。
唐代上官仪说:

"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

当然,回文诗并不适宜初学者,一本人确实驾驭不了这样的文学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