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天子,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唐太宗在位23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主要的根本。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不雅观之治”。
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壮大,被称为贞不雅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个中总结了他生平的政治履历,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实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实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终极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病去世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天子”。
唐太宗长于屈服大臣的批评和见地,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落。
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去世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百字箴乃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给朝中大臣的百字箴言。以此来劝诫大臣、告诫自己。爱民、敬劳、惜物之心溢于言表,修己、安人、治邦之纲蕴含其间。
百字箴原文: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
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
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
取本份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斯言,富贵功名可久。
作甚箴
劝告,劝戒:箴言。规戒。箴谏。
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
“波波”是“劳苦奔波的样子”的意思。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比喻每寸丝绸衣帛,必有上千条蚕的努力;每匙饭粒的产出,耕牛须挨上百鞭抽,来之不易!
这则近似口语的百字短文,大概的意思是提醒为官者不忘劳动本色,保持艰巨奋斗作风;同时做到慎言、慎友、克己、清廉。这段话看起来是君王教导臣子如何保持功名富贵的圣训,但究其内容,实为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译文农人忙劳碌碌,
但大都没隔夜的存粮;
织女劳苦奔波,
却很少有御寒的衣服。
我们吃三餐食品,
应该记住农人的辛劳劳作;
身穿的一缕一线,
应该记住织女的劳苦奔波。
一寸丝帛,是几千桑蚕的生命,
一勺米饭,是耕牛身上的几百反攻,
没有功劳,不要受禄,
否则睡觉用饭都会不安。
结交有道德的朋友,
断绝无道义的朋友。
要取应得的钱财,
谢绝无缘由的饮酒。
常怀克制自己的心态,
闭上是非之口。
若能遵照朕的这些话,
你的富贵功名才会久长久长。
此文短短百字,表示出一位“明君”知民情、顺民意,劝人戒己告天下的良苦存心。天下齐心专心,才能昌盛。一衣一饭,莫不浸透了劳动人民的血汗。一片爱民、敬劳、惜物之心溢于言表;一条克己、安民、教养、治邦之纲蕴涵其间。虽写于千年前,其纯朴文风,迎面而止,朗朗上口,句句入心。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