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考试常备知识点大全(建议收藏)
高中语文知识思维导图(建议打印)
语文学习---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初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编1(建议收藏)
2021年上海部分高中期末语文作文题汇总
(2021·上海虹口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
(唐)戎昱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禁绝确的一项是( )
A.从对仗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B.本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创新。
C.“讵识采莲心”句写采莲人的心别人难以理解。
D.“日落半江阴”句写太阳下山半个江面都变得阴沉。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豪迈雄奇B.清新高雅C.深奥深厚蕴藉D.刚劲凝练
3.扣住“怜”字,赏析“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两句。
(2021·上海青浦高一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①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月牙偃②,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释)①这是作者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登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注释)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四年后的秋日,56岁的老墨客处境极度困窘。当时在夔州,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4.下列对《菩萨蛮》内容理解禁绝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自己隐居的幽美环境和休闲的装扮服装打扮。
B.三、四句写经由一夜风吹之后百花开放,不过没有去年那样红。
C.五、六两句写自己昔日的官宦生涯:每天醉生梦去世,辜负了良辰美景。
D.末了两句写隐居后,黄鹂的婉转鸣叫最牵动情怀,让作者得到抚慰。
5.下列对《菩萨蛮》赏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描述春景时,措辞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光鲜奇丽、清俊娴静的画面。
B.写景绘声绘色:风声鸟声,这是绘声;青山绿水、花红柳绿,这是绘色。
C.首句的“屋闲”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屋之“闲”寄托了作者隐居的心境之“闲”。
D.“何物”两句,采取反问修辞手腕,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哀和愤慨。
6.从诗歌文体看,《菩萨蛮》是_________,《登高》是_________
7.从情绪表达办法上比较两首诗歌的不同及效果。
(2021·上海闵行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8.根据诗中的信息判断“谢玄晖”是下面哪个人物( )
A.谢安B.谢灵运C.谢朓D.谢景初
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禁绝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B.本诗写夜晚登楼所见。
C.月下沉吟感叹知音少。D.因面远景想起谢玄晖。
10.请赏析“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两句。
(2021·上海浦东新区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兵戈后,骨肉流落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本学期我们学过白居易的课内篇目为《____________》。
12.结合诗境,剖析“月”的意象,写一则80字旁边的文学短评。
(2021·上海金山区·高一期末)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讨饭(节选)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打门拙言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13.上面两首作品的文体都是________
14.陶渊明的作品善于通过白描手腕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杜甫的作品沉郁抑扬,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请推断两首诗歌分别是谁的作品,并通过详细诗句的剖析来证明你的推断。
(2021·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学校高一期末)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去世。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后,食色三百户。
15.本诗的颔联描述了两幅动人的画面,分别是______图和居塞牧羊图。(四字)
16.对付本诗理解缺点的一项是( )
A.首遐想象了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
B.颔联概写了苏武囚禁在他乡的漫长岁月。
C.颈联刻画了苏武归来时物是人非的场景。
D.尾联反响了汉武帝对付苏武的痛惜惦记。
17.请赏析本诗的尾联。
(2020·上海市奉贤区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唐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心。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18.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
19.这首诗的颈联精妙真切,试剖析其妙处。
20.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及与之有关的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江楼夕望招客》是一首七言律诗,包括首、颔、颈、尾联,它属近体诗。近体诗要严格屈服格律来创作,不像古体诗那么自由随性。绝句也属于近体诗。
B.本诗开篇就为读者描述了一幅苍茫阔大的夏日暮景图,表现了墨客寂寥孤独的心境,为下文借景招客作铺垫。
C.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墨客邀约的客人是一位为官场俗务所羁绊的人。墨客身居江楼,风凉心静,突发奇想,他邀约朋友也像自己一样,能来江楼得一时之清闲。
D.“望”是这首诗的诗眼。它双关两意,既联系面前所看到的壮美景物,同时又兼含“希望,愿望”之意,把招客的主题也隐蔽个中。
(2020知行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于鹄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沙场。
羽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21.从题材和文体看,下列对本诗的判断精确的一项是
A.咏史诗 古体诗B.边塞诗 古体诗
C.咏史诗 近体诗D.边塞诗 近体诗
22.下列对付本诗的理解精确的一项是
A.“一烽火”与“百沙场”形成比拟,表现战役失落败的残酷。
B.“发”“度”二字用比喻比拟手腕,表现战事的迫切迅疾。
C.作者善用叠词,描述中原与塞上的春日景致,具有音韵美。
D.这首诗从措辞风格来看,刚劲凝练,年夜方冲动大方,奇诡瑰丽。
23.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绪的。
(2020·上海松江区·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过客相寻
杜甫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
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
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
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
24.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文体来看,这是一首律诗。B.就格律来看,有四个字押韵。
C.就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田园诗。D.就措辞来看,朴实自然生活化。
25.与《登高》一诗着重写“悲”比较,本诗紧张表达 情绪。
26.全诗用哪些手腕来写“穷老真无事”的?请作详细剖析。
(2020·上海嘉定区·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词牌)
秦不雅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7.本词词牌为_________;按风格本词可以归入________词。
28.以下对本词的理解赏析精确的一项是( )
A.用牛郎织女传说歌咏七夕和“乞巧”主题。
B.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去。
C.以乐景写哀,也以哀景写乐,都先哀后乐。
D.“似水”照料“银汉”, 即景设喻写闺怨。
29.本词表达了多种繁芜的情绪,请选择两种,结合内容简要剖析。
(2020·上海徐汇区·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桃夭
《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③实在。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④。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绚丽茂盛的样子。②归:女子出嫁。③蕡:树上结果多。④蓁:草叶繁茂。
30.下列诗歌不能与本诗一起入编《古体诗集萃》这本书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杜甫《登高》
C.白居易《琵琶行并序》D.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1.按照《诗经》音乐特点分类,本诗应归为( )
A.风B.大雅C.小雅D.颂
32.赏析本诗利用的比兴手腕。
(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3.《青玉案》是这首词的______。
34.词的上阕两处化用了古人的诗文,请你写出个中一句的出处、原句或作者。
35.请剖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虞美人》“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情绪和写作特色上异同点。
参考答案
1.A
2.B
3.“怜”即是爱。“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两句写纯洁可爱的采莲女爱惜那如明镜一样的“静波”,在船上探出身子,俯首水面照看自己的妆扮是否俊秀,甚至于头上的玉簪都掉落水中。“怜”字,准确地刻画出采莲女的爱美之心,很有传染力。
【详解】
1.本题稽核学生剖析诗歌的文体和理解诗词的内容的能力。
A.“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缺点,诗题以“曲”命名,是唐代人拟乐府旧题所做的乐府诗;三、四两句“爱花远”与“愁良深”、五、六两句“极浦色”与“半江阴”不构成对仗,不符合律诗哀求,故不是五言律诗。
故选A。
2.本题稽核学生鉴赏诗词的措辞风格的能力。
诗歌前一部分写因未采到喜好的花朵而心生忧闷,后一部分写“同侣”因俯首看妆而将玉簪掉落水中,往后文“爱美之心”打断前文“未能得花的愁绪”,充分表示了“讵识采莲心”一句的内涵。诗歌描写了采莲女纯洁、活泼又可爱的美好形象,以“愁”和“怜”直接抒怀,情绪朴拙,措辞清新自然,毫无造作,展示出墨客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故“清新高雅”是本诗的风格。
故选B。
3.本题稽核学生鉴赏诗词炼字的能力。
题目哀求扣住“怜”字,赏析“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两句,可以从字的含义、手腕、浸染、效果等角度加以剖析。
从字的含义看,“怜”,是“爱”的意思。“波静”如镜,采莲女心生喜好,从船上探出身子,俯首照水细细照看自己的妆扮,甚至于头上的玉簪都掉落水中,借“怜”字揭示了采莲女“怜”波静实际上是“爱”美心的表示;
从效果上看, “怜”字揭示人物生理活动,准确生动,有很强的传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