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统统余味与清欢都可以折中,只有相思这回事总是不折不扣。
自我们开始用笔墨记录历史,相思就穿上了历史长河的救生衣,将千百年来那一枚枚炙热的心全部打包,送到今人面前,诉说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演绎出一段段凄美的爱情。
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焦躁,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干瘪”的坚执,再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无奈抚慰,试问谁能经得住灵魂的渴望呢?

唐诗宋词中的思念如果可以放荡流淌,那么必定能淹没尘凡天下,然而在这些绵延不绝的相思之河中,究竟哪一种才是最刻骨铭心的呢?毫无疑问,得不到爱情的人最有发言权。

因异地相绝而思,因擦肩而过而思,因父母阻拦而思,都不如因死活两隔而思来得剧烈来得深奥深厚!
悼亡诗词应是相思之间最具传染力的品种。
不过一提起悼亡诗词,不少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苏轼的“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的确这很经典,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实在唐代一位墨客就已经写下了十足动人的悼亡诗!

《离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大年夜唐最花心的诗人却写出史上最动人的情诗被誉为千古第一相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

这首诗流传度极广,尤其前二句可谓是年轻恋人情书的模板,被广泛运用于文艺青年之间的感情互动。
如果不理解其背景故事,单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很随意马虎就把这首诗当成一首经普通的情诗对待,言情而不庸俗,浪漫而不浮艳。

然而这实在是一首元稹写给亡妻韦丛的悼亡诗,表达了他对妻子刚毅不渝的爱情与深切刻骨的思念。
此诗取譬极高,第一句是由《孟子·尽心》中的“不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贤人之门者难为言”化用而来,第二句则是根据宋玉在《高唐赋序》中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而来。
虽然典故皆来自他方,但元稹却完成了超越。

元稹可以称得上是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一种绝胜境界,字里行间都是他对亡妻的思念,脚脚处处都沉淀着他与妻子深厚的感情,千古无人可比。
然而大家千万不要被元稹此诗所迷惑,由于写下如此动人情诗的元稹,实际上却是一个拈花惹草、始乱终弃的花心渣男。

元稹二十岁时碰着了闭月羞花的崔莺莺,度过了如胶似漆的一段初恋,而后元稹上京赶考,便与崔莺莺暂时分别。
可谁知这一分别便是诀别,元稹在京城攀上了太子少保韦夏卿家的女儿,也便是这首诗的女主人公韦丛,于是他便毫无犹豫地抛弃了崔莺莺,并在小说中骂崔莺莺“德不敷以胜妖孽”,意思是:狐狸精太俊秀了,我的道行太低驾驭不了。

可惜天妒红颜,韦丛少而殒命,于是元稹就写了不少吊唁她的诗,读来切实其实是肝肠寸断、痛彻心扉。
然而韦丛可能没想到的是,在她重病卧床期间,元稹就与著名女墨客薛涛有着暧昧关系,才子与才女之间的爱情恐怕要十分高雅。
不过就算是才华也无法留住元稹轻浮的心,元稹常常出入青楼,当时的名妓刘采春与他十分要好。

诸如此类还有更多细节,小解就不一一赘述。
想不到这大唐第一花心的大墨客,却能写出最动人的一首情诗,可悲还是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