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年前,这里就有生存着我们的中原先民;1000多年前,这里出身了神秘的西夏文明;现在,这里仍延续着昔日的“塞上江南”。
灵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
近几年,在“农业稳市”的计策指引下,灵武粮食已经打破地域局限,冲出了“塞上江南”。
这里有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惟一经由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期遗址,是“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这里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这里出身了神秘的西夏文化,成为今人神往之地;这里县制历史长达2200年,古称灵州,今名灵武。
水洞沟遗址
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晚期,即有中原先民在灵武渔猎为生,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灵武自然资源浩瀚,尤以矿产资源为豪。煤炭、石油、天然气、粘土、石灰岩、湖盐、陶土、芒硝、石膏、砂板石等矿产资源品种与储量在宁夏压倒一切。个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最为可不雅观。
灵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浩瀚。神秘的西夏文化,即出身于此。一袭白色长袖衣的李元昊,武力建立西夏王朝,历史上一度与宋、辽(金)分庭抗礼。然而,由于成吉思汗的屠城屠戮,盛极一时的党项族从历史上消逝,西阴历史也就随之埋没。
不过,倚黄河之利,灵武丰富的农业资源,更值一说。
自南而北,黄河流经灵武境内47公里。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独特的自然条件,造诣了“多产”的农业。
灵武自古便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果树栽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最具地方特色的灵武长枣,从唐朝开始就被历代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果中珍品”。
羊绒是灵武的另一拳头家当。依托羊绒工业园精湛加工平台,灵武积极打造“白色”家当。2006年,灵武被付与“中国佳构羊绒家当名城”称号,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努力的成果。
粮食加工是灵武又一特色上风家当。
目前,宁夏粮食声名鹊起,尤以宁夏大米著名。
近年来,灵武市通过农业家当构造调度,推进粮食作物“三大工程”,促进了粮食家当的快速发展,以粮食生产、加工、交易为主体的家当化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加工、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生动。全市造就出如兴唐米业、昊王米业、丹富面粉、金双禾粮油等一批全国有名的农业家当化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了全市农业家当的发展。
“黑白红绿”
“黑白红绿”代表什么?或许,你会说,这代表了4个颜色。然而,在灵武,这4个颜色却代表了4个最具上风的特色家当。
“黑”,代表灵武的“黑金”家当。
灵武境内已探明煤炭储量273亿吨,占宁夏探明储量的80%,是东北三省煤炭储量的总和,是国家级亿吨整装大煤田,位居全国13个煤炭生产基地之列。
“白”,代表灵武的羊绒家当。
羊绒家当是灵武市又一特色上风家当,享有“天下羊绒看中国,佳构羊绒在灵武”的美誉。目前,灵武市年流利原绒量约占天下50%,无毛绒产量约占天下的40%以上,羊绒衫年产量300万件以上,已初步形成集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生产加工家当链。
“红”,代表灵武的长枣家当。
灵武长枣风味独特,已具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素有“十八个一斤,十个一尺”之称。灵武现存百年以上长枣树2万多株,灵武长枣以其艳丽的光荣、丰富的营养深受市场热捧,最高卖到了每公斤176元。
“绿”,则代表灵武的绿色生态家当。
近年来,灵武及时调度屯子家当构造,大力发展草畜、旅游等“绿色家当”。截至目前,全市广种甘草、苜蓿、玉米等农作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2007年,灵武成功跻身西部百强县;2010年,灵武跃居西部百强的第18位;未来,灵武的目标是,大干快干三五年,争创中国百强县。
之以是有此豪情,离不开灵武人发挥上风资源,发展特色家当的气概。
近几年来,灵武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环绕宁东地区煤炭、电力、煤化工3大核心家当,力推宁东“一号工程”;灵武建立了“万亩灵武长枣全区标准化示范园”、“宁夏灵武长枣当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灵武长枣有机食品生产示范点”,重塑“水果之乡”;灵武把境内的恐龙博物馆、水洞沟遗址、羊绒园区工业不雅观光、绿色生态培植、白芨滩草方格生态游等连成一线,打造出一个集文物考古、历史遗迹、工业不雅观光、特色生态为一体的绿色旅游城。
2010年9月4日,第三届中国宁夏灵武国际羊绒节在灵武开幕。来自国内外160多家羊绒、服装企业的近千名代表,共话白色畅想。开幕式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付与灵武羊绒家当“国家新型工业化家当示范基地”的称号。继“中国佳构羊绒家当名城”之后,这是国家对灵武发展羊绒特色家当的再次褒奖。
佳构粮仓
历史见告我们,灵武向来是当地的粮仓。
作为宁夏粮食主产区之一,灵武市盛产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骨干粮食品种。灵武粮食局供应的资料显示:“灵武粮食栽种面积保持在35万亩旁边,个中:小麦10万亩、水稻13万亩、玉米1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7万吨旁边,粮食年消费量在19.04万吨旁边。”目前,灵武正在强有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稳市、三产兴市、特色建市、开放活市”五大计策。作为灵武最主要的发展计策,“农业稳市”计策将让灵武稳坐贺兰山下的“塞上江南”。
灵武市粮食局局长马宝川见告:“到2015年,我们的年粮油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加工转化粮食70万吨,发卖收入24.5亿元,实现利税1.92亿元。”粮食产量尚且不能知足自己消费的条件下,灵武何来如此方案,且充满信心?答案是源于粮食的高品质。
宁夏引黄灌区地皮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轻,自古便是栽培粮食的最佳地区。《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宁夏左黄河,右贺兰,山川形胜,鱼盐水利,在在有之”。灵武,位于黄灌区的精华区,栽种的粮食自然是最佳中之最佳。
灵武粮食中,灵武大米首先奏出了富丽乐章。
2009年8月,全国优质食味粳稻批驳在天津召开。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宁粳43号”大米以86.1分高居榜首,品质超过了日本“越光”大米,成为海内高端大米品种。
2010年7月,宁夏优质大米推介会在京召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马爱国局长宣告付与宁夏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宁夏大米成为全国惟逐一个以省份冠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宁夏地域狭小,宁夏大米的紧张栽种区域集中于银川平原。在这片区域中,又尤以灵武、青铜峡、吴忠等几个地方所产粮食优。”宁夏金双禾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兵见告,灵武栽种着宁夏大米的一等品。
因此,作为宁夏粮食生产的核心区,灵武大米支撑了宁夏大米的响亮。
灵武还是宁夏全区粮食流利和粮食加工的核心区。
据理解,2009年,灵武全市的粮食加工企业实际加工成品粮36万吨,个中:小麦加工量8万吨,占银川市加工量的46.8%,
占全区加工量的12.3%;大米加工量33万吨,占银川市加工量的94%,占全区加工量的61%。
目前,粮食家当已成为宁夏全区最具活力的特色家当,灵武的粮食家当则构筑成特色家傍边的主力军。
为保持主力军地位,马宝川说,未来,通过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培植、履行名牌计策、推进家当园区培植、着力培植特色农产品栽种基地等一系列方法,灵武将全面提升粮油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家当化水平。
“灵武大米已经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名片。”宁夏昊王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表示,以灵武大米为首的灵武粮食,未来一定能牢牢盘踞高端市场,成为优质高档粮食的代名词。
补缺遗憾
不过,比较依托煤化工家当建立起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区,依托羊绒家当培植的羊绒家当园以及依托长枣家当形成的各种示范园,灵武粮食人还有自己的缺憾。
灵武处于黄河东岸,是灵武、吴忠、永宁及青铜峡等市县交界处,交通上风明显。
由于分外的地理上风和历史悠久的通商根本,灵武新华桥粮食经营和贸易早已声名远扬,年粮食贸易量已超55万吨。粮食贸易有一定根本后,灵武及时发展粮食加工业,呈现了一批具有区域竞争上风的企业。
近年来,灵武的粮食加工和贸易空前生动,以粮食生产、发卖、运输及储藏为代表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而带动了全市农业的发展。目前,灵武的粮食贸易关系遍及大江南北,逐步形成了新华桥、郝家桥、崇兴等粮食产购销集散中央。
然而,灵武的粮食产购销并没有可依托的粮食物流园。
经由调研,灵武粮食部门创造,凭借优胜的区位上风和产供销规模,“新华桥”在全区已形成一定的比较上风。以新华桥为根本,建立一个粮食物流园区的动机,开始在当地粮食部门事情职员的脑筋中盘旋。
“发展当代粮食物流,能为经营主体供应真实、准确的有效信息,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使粮食在流利过程中实现增值。”提及粮食物流园的培植,灵武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马生可打开了话匣子,“能提高粮食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落和杜绝粮食公共安全事宜的爆发,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的利益,稳定增加农人收入。”几经调研,宁夏灵武市(新华桥)粮食物流园区培植项目方案浮出水面。
据悉,粮食物流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宁夏最主要的粮食物流中央和交易平台。
马生可先容:“该项目将通过仓储、物流做事、现货交易、电子商务、批发贸易、加工包装、物流配送、信息做事等多种功能,采纳“合纵”和“连横”相结合的办法,上接庄家、收储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下连用户、批发零售商和粮食加工、深加工企业;横向联合全国各地粮油批发市场和中小型专业市场,资源共享。年交易各种粮油品种10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可喜的是,该项目已经进入了详细履行阶段。
【该文首发于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