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名气多数是拜诗仙李白所赐:自从崔颢写了那首家喻户晓的《黄鹤楼》诗,李白到了黄鹤楼也不敢题诗了,害怕在崔颢的诗面前出丑。

但是,崔颢并非只有一首《黄鹤楼》写得好,譬如还有这首《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唐诗里的撩汉套路满满都是爱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唐代墨客诗艺高超,有时候会模拟男女双方,以各自的态度和生理进行作诗唱和,男女对话。

犹如当代情歌中的男女对唱,内容有表现少妇对远去从军丈夫的闺怨,有表现少女对抛弃他的情郎的愤懑,当然,还有这首《长干曲》中一位女孩子在搭讪老乡

这位女子在行船赶路的过程中,很可能是惊鸿一瞥,看打了一位玉树临风、风姿翩翩的白面诗人,顿时心跳加速,顿生好感和爱慕。

唐朝的女子作风大胆,行为直接,直接就让船家停船了,上去就搭讪这位美男子:我家住在南京江宁区,或许我们两个是老乡,你是哪里的?

哪怕到了1000多年后的当代都邑,青年男女也没有这么直接任性,人海茫茫中的有时相遇,只不过是生命中的彼此过客,谁会还要把偶尔的路人变成俏丽的重逢?

但是唐朝的这位女孩子便是设计好了套路,上来就认这位失落散多年的老乡,犹如有的人搭讪,上来就说你长得很像我的某个朋友。

这位男的也不笨,急速接话说咱们那是如假包换的老乡,只不过我从小出门在外,以是才不认识。

我想,这位男的见到一位女孩主动搭讪,闻弦歌而知雅意,就算不是老乡也要说是老乡了。

唐朝这位女孩子虽然有套路,但是还是出于人类朴拙的情绪,无论是想在异域认识一位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的老乡,还是出于对一位男子惊鸿一壁的仰慕或爱慕,都是诚挚而直接的。

回到这首诗本身,崔颢能够这样自问自答,自唱自筹,适可而止,充分表示了他的诗艺超绝。

能够让诗仙李白心悦诚服,崔颢绝对不是浪得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