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书作品 李白赠汪伦一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李白留下的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诗。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豁达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朋友。

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与当地人汪伦成为好友,汪伦常酿美酒接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先写李白要拜别,继写好友来送行,展示一幅离去的画面。
起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正要离岸时在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要来送行的人是谁呢?听见了歌声,一群村落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来了。
诗里用“忽闻,”两个字,解释出乎李白的猜想,这句诗虽说得比较蕴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与起句相呼应,以解释李白所乘之船,其置放地点是桃花潭。
同时“深千尺”的描写,又为结句供应了比况的依据,而且还将桃花潭的特点(深)夸年夜了一下。
结句唱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谭水己“深千尺”,那么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又是多少呢?耐人寻味啊。
如果说诗的前半是叙事的话,那么,这后半无疑便是抒怀了。

诗虽短小,然有条有理,有景有情,无怪乎为人们传诵至今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