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吴式颖师长西席

国家重点学科教诲史(外国教诲史)的老一代学科带头人。
通过对师长西席的艰巨求学、严谨学术与为师之道的回望,轻掀历史的衣角,向前辈表达敬意,对后学提出鼓励与期待——向大师靠近,为空想献身。

吴式颖

祖籍安徽泾县,1929 年9 月24 日(农历)出生于河南信阳。
1949 年9 月入读华中大学教诲系。
1957 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
后任职于中心教诲科学研究所。
1973 年至1999 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学术专著《俄国教诲史——从教诲当代化视角所作的稽核》;参与编写《外国古代教诲史》《外国教诲史简编》《外国教诲通史(第四卷、第六卷)》《外国教诲家评传(第三卷)》等;主编《外国当代教诲史》《外国教诲史教程》《中外教诲比较史纲(近代卷)》《外国教诲思想通史(十卷本)》等;揭橥学术论文《拉夏洛泰及其< 论国民教诲>》《克鲁普斯卡娅及其教诲思想简论》等。

人物丨吴式颖师长教师的为学之道走进人类教诲历史的深处

吴式颖师长西席于20 世纪50 年代留学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学成返国后长期投身于我国外国教诲史学科的培植与发展事情,造就了一批外国教诲史学科的专业人才,为新中国外国教诲史学科培植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在困难困苦中追求新知:师长西席的求学之路

师长西席从前深受战乱之苦。
1937 年,为躲避日军轰炸,师长西席随家人逃离信阳,先至武汉,后辗转南迁,相继在湖南长沙、益阳和湘潭乡下以及衡阳生活。
1944 年长沙失落守,衡阳危急,师长西席又随家人搬离居住两年余的衡阳,乘火车前往桂林。
市价夏日,火车上卫生条件奇差,霍乱、痢疾等时疫盛行,病倒病去世时有发生。
为防病,师长西席的父亲再三打发家人,宁肯受饿,也不要吃不干净的东西。
这一经历对师长西席影响深刻,常常洗手,讲究卫生,成为师长西席保持至今的生活习气。

依照师长西席回顾,师长西席从前先后就读于河南信阳商会小学、湖南湘潭石滩镇小学、衡阳湘桂铁路扶轮小学和衡阳盐务局慈保小学。
师长西席入读慈保小学之前名字是“爱珠”,师长西席不喜好此名字,就请当时的班主任魏老师为自己改名。
魏老师遂取师长西席父亲“吴颖生”中的“颖”字,为师长西席取名“式颖”,意为“效仿父亲”。

师长西席的中学教诲,是在重庆中心大学附属中学沙坪坝分校、南京中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和长沙明宪女中断断续续完成的。
师长西席在中心大学附属中学沙坪坝分校读完初中一年级,各门课程成绩精良,尤其是作文写得好,常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师长西席的求学生活非常艰辛困顿,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期间,在最困难的时候,师长西席只能靠典当棉衣换点生活费用饭。
但生活再困难,也未能影响到师长西席一定要上学、要读书的信念和激情亲切。

1949 年9 月,师长西席入读华中大学教诲系(副修生物)后,系统学习了教诲概论、教诲统计与丈量、教诲史、生理学等课程,并阅读了孟宪承的《教诲概论》、克伯屈的《教诲方法与案例》、姜琦的《泰西教诲史大纲》、雷通群的《泰西教诲史》等专业著作和大量文学作品。
多年之后,师长西席在回顾自己华中大学的求学生涯时谈到,《钢铁是若何炼成的》一书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人的生平应该若何度过”这一问题成为师长西席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始负责思考如何做一个有代价的人,如何将个人的活动与社会进步奇迹联系起来。
期间,师长西席得到华中大学党组织的帮助,并于1950 年6 月30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 年秋季,师长西席被选派到苏联学习教诲。
经由10 月余的俄语学习,师长西席在1953 年8 月下旬乘国际列车抵达莫斯科。
行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做报告。
刘少奇同道在报告中对大家说:“你们去苏联学习,每个人一年的生活费相称于海内好几百位农人一年费力劳动的成果。
”师长西席曾长期生活在湖南乡下,对农人的状况非常理解。
以是,刘少奇同道的报告让师长西席至今影象犹新,并成为师长西席刻苦学习、勤奋事情的动力。

到达莫斯科后,师长西席被分配到苏联国立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教诲系学校教诲专业进行本科学习,系统学习了学校卫生、普通生理学、教诲学、俄国教诲史、外国教诲史、俄语传授教化法、算术传授教化法、教诲学专题、教诲经典与名著研究专题、教诲生理学专题、传授教化论和德育专题等专业课程。
在课程学习中,师长西席在节制系统的教诲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对一些献身于人类教诲奇迹的教诲家充满敬意,并决心以教诲家为榜样,返国后献身于祖国的教诲奇迹,以实际行动报答祖国和公民的造就之恩。

由于在海内学习俄语韶光短,措辞准备不足充分,因此,师长西席在赫尔岑师范学院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措辞关。
师长西席后来回忆当时学习的情形时谈到,开始时什么也听不懂,全体第一学年都很困难。
为过措辞关,师长西席采纳的办法是:上课硬听,课后借苏联同学的条记来抄,借助于字典逐步学习,并只管即便及时阅读西席指定的参考书。
在苏联同学的帮助下,师长西席能够听懂教室上老师教授的内容了。
师长西席说,当时包括师长西席在内的中国留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总是晚上十一点半学校图书馆闭馆时才离开,回到宿舍大略吃点东西后,还要连续学习一阵子,夜里两三点睡觉是常常的事。
师长西席生活上非常节俭,省下来的生活费都被用来买书了。
四年下来,师长西席的体重由出国前的一百零几斤减到仅有八十斤。
四年级上学期,有一次下课,刚走出教室,师长西席便晕倒了,后被送到医务室抢救。
天道酬勤,师长西席4 年的勤奋学习,换来了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教诲系学校教诲专业头等生的毕业文凭,成为当年该专业四位头等毕业生之一。

从前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不断追求新知的学习品质为师长西席后来开展系统的学术研究,在追溯人类教诲历史的过程中创造人类教诲的历史规律,系统总结不同国家和民族教诲文化互换与发展的历史履历,供应了坚实的知识根本和学术支撑。

二、探索人类教诲发展的历史规律:师长西席的学术之风

1957 年七八月间, 师长西席学成返国, 被分配到中心教诲科学研究所事情。
不久就被指派卖力接待苏联来华举办“苏联国民教诲展览”的三名专家,并参与编写《苏联国民教诲先容》小册子,这开启了师长西席的为学之路。

在教诲研究上,师长西席一贯主见“教诲理论研究不能分开教诲实践”,不喜好从书本到书本的空谈。
1959 年年初,师长西席结束为期一年的山西省稷山县劳动

磨炼,回到中心教诲科学研究所后,便积极参加了小学教诲调查活动,到实验小学随班听课,并重点研究了小学算术传授教化,作为该项研究结果的论文《试谈目前小学算术传授教化中的几个问题》,揭橥在当时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 年第4 期上。
据师长西席回顾,当时这篇文章并非自己主动投稿,可能是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教诲系教材教法教研室活动互换时,由教研室参与互换的同道推举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去的。
师长西席后来表示,自己一样平常是不大乐意主动投稿的,所揭橥的一些文章,或是应编辑之约而写,或是因事情任务须要整理揭橥。

1961 年春,应曹孚师长西席之邀,师长西席参与了曹孚师长西席主持的高档师范院校《外国教诲史》借用版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任务。
该教材于1962 年5 月由公民教诲出版社出版。
1962 年秋,师长西席又参与了曹孚师长西席领衔的我国第一本自编教材《外国教诲史》的编写事情。
师长西席非常看重这次参与编写的机会,将此视为自己确定“教诲史”为专业方向的为学之路的主要出发点。
作为编写组最年轻的成员,师长西席客气向曹孚、滕大春、马骥大军长西席等其他编写组成员学习,对外国教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为撰写“拜占庭的教诲”,师长西席多次到位于北海后门附近的北京图书馆查阅俄文资料,并做了大量条记。

“文化大革命”初期,师长西席先是做了一段韶光“逍遥派”,1969 年10 月下旬至1971 年秋,师长西席被安排到安徽省凤阳县乡下教诲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磨炼。
不规律的生活与繁重的劳动致使师长西席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
领导赞许师长西席回京治病,并兼做中心教诲科学研究所的留守事情。
令师长西席每每提及便愉快不已的是,在一次清点外文资料室时,无意中创造书柜墙角的地上散落着一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师长西席参与的《外国教诲史》教材编写组已完成的编写提要和几章书稿!
这些凝集着我国外国教诲史学科首创者心血的材料,便是这样幸免于被遗失落命运的!

1973 年11 月,师长西席被调到北京师范大学事情,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诲系教诲史教研室的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曹筱宁等师长西席互助开展外国教诲史研究事情。

1975 年1 月,时任教诲部部长周荣鑫提出“学习一点教诲史”的哀求。
在此情形下,师长西席受当时教诲部机关刊物《教诲革命通讯》之邀,做了几次有关“外国教诲发展史”的报告,撰写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派教诲思想的学术论文一篇。

1976 年9 月至1978 年6 月,师长西席与曹筱宁师长西席互助编写《苏联教诲大事记》,大事记约9 万字,详细记录了从1917 年11 月7 日至1924 年2 月2 日苏联教诲的重大事宜,为苏联早期教诲改革研究供应了根本。
20世纪80年代前期,师长西席在《教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外国教诲》《教诲研究通讯》等刊物揭橥《从20 世纪60—70 年代苏联教诲发展谈到瓦• 阿• 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的教诲实验和他的教诲思想》《克鲁普斯卡娅与苏联教诲》《苏联当代教诲史学家谈师范学院教诲史的传授教化和科研问题》《试论20 世纪20—30 年代苏联普教培植和普教改革》等学术论文。
为借鉴苏联发展普通教诲的履历,在《试论20 世纪20—30 年代苏联普教培植和普教改革》一文中,师长西席以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教诲发展的历史履历解释,遍及中小学教诲既是提高公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科学水平的中央环节,也是办好职业教诲和高档教诲的根本。

师长西席还应邀为北京八中、教诲行政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市委教诲事情委员会等做有关苏联教诲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还赴杭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诲系做有关苏联教诲的学术报告。

编写《外国古代教诲史》也成为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师长西席的一项紧张学术活动。
1981 年6 月,公民教诲出版社出版了由曹孚、滕大春、吴式颖、姜文闵等师长西席合著的《外国古代教诲史》。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独立编写的第一本外国教诲史教材。
在内容安排上,该教材包含“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诲”“拜占庭的教诲”“古代日本的教诲”等内容,呈现了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亚述、埃及等东方文明古国教诲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外国教诲史教材编写“以西欧为中央”的旧传统。

1982 年至1988 年,师长西席参与滕大春师长西席主编的国家教委“七五” 教材培植项目《外国近代教诲史》的事情,承担“俄国17 世纪中期至18 世纪中期的教诲”“18 世纪后期至19 世纪中期的俄国教诲”“乌申斯基的教诲思想”以及除“巴黎公社的教诲改革”之外所有法国教诲内容章节的写作任务,还与金锵师长西席互助完成“斯宾塞的教诲思想”一章。
师长西席在后来谈到该教材时曾表示,该书对杜威和赫尔巴特等过去受到较多抑低的教诲家的教诲思想做出比较全面且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在战胜外国教诲史研究“以西欧为中央”以及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理解教诲史问题大略化、公式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在完成《外国近代教诲史》写作任务的同时,师长西席还应教诲科学出版社之约,组织编写了《外国教诲史简编》。
该教材于1988 年出版,1989 年获《光明日报》全国首届精良教诲理论著作精良奖,被多所师范院校选用为本科生教材。
关于该教材的受欢迎程度,2004 年,王承绪师长西席在回赠师长西席的一张贺卡中,曾提到“您主编的外教史简编踞发卖排行榜前列,可喜可贺”。
不过,师长西席在回顾中也谈到,《外国教诲史简编》未设主编,是师长西席和赵荣昌、黄学溥、李明德、单中惠、徐汝玲六位师长西席共同署名的。

主持完玉成国教诲科学方案“八五” 重点科研项目“ 外国当代教诲史”,出版《外国当代教诲史》(公民教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是师长西席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紧张学术活动。
项目互助者包括李明德、单中惠、史静寰、徐小洲等诸位师长西席,师长西席辅导的博士研究生张斌贤、褚宏启、杨孔炽、陈如平、王保星均参与了课题研究和写作。
关于《外国当代教诲史》的紧张学术造诣,师长西席的概括是:在外国近当代教诲历史分期问题上,摆脱了此前更多从政治层面剖析的传统做法,而是综合剖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下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诲自身发展的情形,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诲改造运动视为天下当代教诲的出发点;在展示20 世纪当代教诲发展进程的同时,看重解析各国之间教诲的影响,看重探求教诲思想与教诲实践之间的联系,系统总结了20世纪外国教诲发展的历史履历。

1993 年1 月,师长西席主持报告的国家教委博士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外国教诲当代化的历史研究”获批,当时追随师长西席攻读外国教诲史博士学位的张斌贤、褚宏启、朱旭东、杨孔炽、吴国珍、陈如平、王保星都参与了该项目研究。
师长西席勾引大家请教导当代化理论、各国教诲当代化历史进程及历史履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终极确立了一个从教诲史视角剖析教诲当代化的理论框架,展示了天下各紧张国家教诲形态的历史变迁和教诲当代性的增长状况。

1995 年至1998 年,师长西席主持了《外国教诲史教程》的编写事情。
教材编写域出版充分表示了“求新”“求实”和“求精”的原则,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充分利用了最新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辩证性地呈现了教诲与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历史性联系。
《外国教诲史教程》于1999 年8 月出版初版,2002 年获教诲部全国普通高档学校精良教材一等奖。

1995 年至2002 年,师长西席与任钟印师长西席任总主编、浩瀚外国教诲史学者参与编写的十卷本《外国教诲思想通史》得以出版。
关于《外国教诲思想通史》编纂的辅导思想,师长西席几次再三强调:“我们是编写一部外国教诲思想史,而不是编写一部西方教诲思想史。
”师长西席一向倡导学术研究要关注教诲实践,要具有现实意义。
为表示《外国教诲思想通史》编写的现实意义,师长西席提出:《外国教诲思想通史》的编写旨在通过梳理人类几千年的教诲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探求人类教诲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把握人类教诲思想发展的客不雅观规律,从而为我国教诲改革和发展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诲体系供应借鉴与参考。
师长西席还为《外国教诲思想通史》撰写近7 万字的“总序”。
师长西席说,为完成这一项“大工程”,她夜以继日地事情,每天都睡得很晚。
2002 年10 月,十卷本约480 万字的《外国教诲思想通史》正式出版。
该书于2003 年12 月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受到专业同行的普遍好评。

进入21 世纪后,已退休在家的师长西席“退而不休”,仍旧致力于自己钟爱的外国教诲史研究奇迹,笔耕不辍,独立完成《俄国教诲史—从教诲当代化视角所做的稽核》专著的写作与出版;主持完成《教诲大辞典》(合订本)“外国教诲史”条款标修正与出版事情;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外国教诲史”词条的修订事情;完成论文集《教诲:让历史启迪未来》的选编出版事情;参与编写《中国教诲大百科全书》;修订出版《外国教诲史教程》。

更令我们学术子弟和学生敬仰的是,目前,已90岁高龄的师长西席与同样90 岁高龄的李明德师长西席正统领全国的外国教诲史学人,编写20 卷本的《外国教诲通史》!

关于外国教诲史学术问题的研究,师长西席强调:“我们是批驳了苏联学者教诲史研究中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大略化、抽象化的不良方向,但是我们不能丧失落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坚持以其基本思想不雅观点和方法论为辅导。
此外,我们做史的研究,是坚持‘论从史出’,而不是先提一个不雅观点,然后再凑资料,加以论证。
我们研究教诲史的人物和事宜,总是要在研究人物活动、思考教诲问题和事宜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包括国际、海内背景) 中进行剖析和研究,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请教导论教诲。
为了弄清楚外国教诲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是只读几本外国教诲史著作就可以了,还要硏读天下通史、哲学史、伦理学史、宗教史等各种著作。

师长西席的专业学识为其弟子和广大外国教诲史界同仁所敬仰,师长西席从前在困难困苦中矢志不渝地追求新知的学风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师长西席以超乎凡人的学术执着走进人类教诲历史的深处,在追溯人类教诲历史的过程中彰显、寻求人类教诲的规律,展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和教诲互换的进程,为新中国外国教诲史学科培植注入了丰富内容和学科生命力,为新中国教诲发展奇迹供应了详细有效的历史参照和国际镜鉴。

作 者 系 | 华东师范大学教诲学部教授

文章来源 | 《中国西席》杂志2019年第10期

图片来源 | 作者供应

任务编辑丨 其尘

主管:中华公民共和国教诲部

主理: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西席》编辑部

邮发代号:82-113

海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海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互助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