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抽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由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期间。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词的格式的名称,这便是词牌,或表示音乐属性称词调,比如,《西江月》《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调。
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会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调与题目用“·”来隔开,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等。
有网友会创造,许多词调都带“子”字,这是为什么呢?
实在, “子”便是“曲子”的简称,在词调上带“子”是很普遍的。
如《破阵子》亦名《十拍子》,“破阵子”用本日的话讲便是“战斗进行曲”或者“杀敌歌”;“十拍”者,此曲有十拍之谓也。
又如《更漏子》,用现行的“小夜曲”可作适当的释义兼译名。
《江城子》即《江神子》,最早是“单调”的。如五代词人牛峤的 《江城子》 :“鸡鹊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越王宫殿、萍叶藕花中。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宋人词中, 《江城子》 则多加一阕,并为“双调”,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便是。
《江城子》另有“单调”三十六字的;又有同是“双调”七十字而韵脚用仄声的。更有增加字数到八十七字为《江城梅花引》的,以至于增字到一百零九字为《江城子慢》的······变革很多。
由此也可以看出,词调发展的一点痕迹。总计词有八百余调,调有异体,共计两千多体。(摘编自《宋词纵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