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顾名思义,是作为乐曲的歌词,须要合营词牌填写,词牌就相称于旋律。
可惜,由于记谱方法的不完善,词牌的唱法已经失落传。

宋代常用的词牌有100多个,大多是双调,也便是分高下片,也有单调、三叠和四叠的。
根据现存宋词统计,最长的词牌是《莺啼序》,四叠240字。

《莺啼序·重过金陵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
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
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干瘪。
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宋词之最史上最长的一首词竟240个字

麦甸葵丘,荒台败垒。
鹿豕衔枯荠。
正朝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
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凄悲惨惨,冷生僻清,灯火渡头市。
慨商女不知兴废。
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
伤心千古,泪痕如洗。
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
临春结绮。
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沈江底。
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
清谈到底成何事。
回顾新亭,风景今如此。
楚囚对泣何时已。
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这首词的作者是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本是南宋宫廷琴师。
1276年,元兵大破临安,南宋恭帝和后妃属员三千多人被俘北上,他也未能幸免

被俘后,汪元量不愿在元朝为官,只好做了羽士,他也因此而被开释,回到江南。
这首词便是他在得以南归后重游金陵所作。

《莺啼序》篇幅长,追于铺叙,是词中大赋,在填写过程中必须把稳四片之间的构造安排。
汪元量此词,首先凭高所见实景入手,从而引出对三国、六朝的疑问,咏史怀古。

全词借用“赋”的笔法依次铺叙开来。
“金陵故都最好”这片是总写,点题之后,写出词民气境、季候。
首片引领全文后,转入第二片详细的写景和抒怀的描写。

第三片接连引用古人诗句和典故,表达亡国之恨。
“因思畴昔”引领第四片,阐述东吴、东晋的史事,用意非常明显,喻指南宋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

全词的结尾,又回到金陵景物,并照料篇首。
钟山依旧,只是人事不再,以这种怀旧情结作为全篇的一个总结,该当说是意味极为深长。

从这首词也大概可以看出词的发展规律,词最初起源于民间,不仅篇幅短小,且措辞大多普通易懂、明白晓畅,有一种自然淳厚之美。

到了北宋,文人士大夫开始重视词的创作,柳永首开长调来源,苏轼率先以诗入词,客不雅观上促进了词的繁荣,也埋下了盛极而衰的伏笔。

南宋之后,此种情形愈演愈烈,篇幅越来越长,笔墨越来越雅。
直至末了曲高和寡,离普通人越来越远,彻底成了文人玩物,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