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当时有“天才”之称,可惜如流星般英年早逝,没来得及完备展露才华。

王勃很经典的一首山中短短20字萧瑟隽永结尾两句回味无穷

20多岁的人生,留下来的诗歌不敷百首,实在令人扼腕嗟叹。

提及王勃的作品,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滕王阁序》,还有附在其后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第二首被想到的,该当便是那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接下来第三有名的,可能许多人就叫不出名字了吧。
这篇文章,就带你欣赏王勃清净隽永的一首小诗,只有短短20字,却是王勃作品中仅次于《滕王阁序》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名作。

诗题——《山中》。

【诗篇】

山中

王勃 〔唐代〕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诵析】

王勃虽然只活了20多个春秋,他的人生经历却是出人意料的丰富。

先是16岁及第,授官朝散郎,供职于沛王李贤府上。

王勃在这里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挫折,写作了一篇《斗鸡檄》,被当时英王认为谤议朝廷,坐罪免官。

免官之后,王勃“穷游”巴蜀好几年。

回到长安后,又被授虢州参军。

这个官儿,王勃也没能长久,因私藏、私杀官奴差点儿被判去世罪。
后来是免了去世罪,但也连累了自己的父亲被贬交趾县令,某种意义上为自己的去世亡埋下了伏笔。

这首《山中》,写作于王勃游历蜀中的后半段。

去巴蜀本来是借名山大川消愁的,没想到却又增长了新的思乡之愁。

首句写长江,当时已经是深秋时节,长江水流缓慢,波平浪稳,隔远了看就像是一条凝滞在大地上的古色丝带。

一个“悲”字带出了自己的感情,令长江也染上一层悲意。

第二句,就在阐明“悲从何来”。

长江已然结束,一年又要到头。
自己留滞他乡,何时才能重返家园?

千万里,念着“何时归去”。

前面两句以抒怀为主,后面两句则纯然是写景,塑造出一个幽远隽永的氛围,以此陪衬自己思乡的愁绪,令读者感伤不已。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前面说到自己回不去,这里一个“况属”,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况且这异地他乡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

秋色深深,高风向晚,吹动了一山一山的黄叶纷飞在天地之间。

萧瑟、感伤。

诗中没有涌现详细的人物形象,但读完之后,我们脑海中却会自动蹦出一个天涯游子,思乡归客的形象。

读古代诗歌,我们会一次又一次的见到这一类形象。

清代学者黄叔灿在《唐诗笺注》评价这首诗:“上二句悲路远,下二句伤时晚,分两层写,更觉萦纡。
”将此诗分为两层,把握得很到位。

【空青语】

王勃此诗题名《山中》,下面又为大家整理了两首盛唐墨客的同题作品,分别是王维的《山中》和李白的《夏日山中》。

三首诗,三个形象,三种情绪,可以相互参阅。

山中

王维 〔唐代〕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夏日山中

李白 〔唐代〕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来源:法意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