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莺儿一头雾水,不知皇上何意。果郡王全程参与了倚梅园的“露天剧”,本就凭着剪纸小像疑惑面前的余莺儿是“冒名顶替”。又看到她对皇上吟诵的诗句浑然不知,便以“这是李白的诗,皇上喜好李白的诗”试探余莺儿的文化功底。当看到余莺儿丝毫没有发觉欠妥,还千恩万谢自己的提点,果郡王便确定了“此非彼”。本想好心提醒苏培盛“不要好心办错了事,东西交错了人”,又听见余莺儿昆曲唱得不错,惹得皇上龙颜大悦,便以“随口说说”止住了话题。
皇上在册封余莺儿为官女子后,吟诵了一句“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是朱敦儒写的《鹧鸪天·西都作》中的诗句。全诗为:“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意思是“我是天宫里主座山水的郎官,天帝授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情。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玉轮。我自由清闲,吟诗万首不为过,饮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能入得了我的眼?就算是在华美的天宫里做官,我也
皇上为何吟诵此句呢?缘故原由有三。一是余莺儿身上有一抹使女,皇上由此想到最好梅花高洁品质的元妻纯元,“睹物思人”,回顾亡妻。纯元是皇上心头永久的白月光,琴棋字画、女工刺绣样样卓绝,又心慈貌美,端庄闲雅,在最美的时候“喷鼻香消玉损”,成为皇上心里永久抹不去的思念。因此,皇上想到倚梅园的红梅,闻到余莺儿身上的使女,情不自禁,有感而发。二是看到被册封后的余莺儿惊喜万分,心中略感失落落。在皇上看来,余莺儿能如纯元一样平常,吟诵出“逆风如解意,随意马虎莫摧残”的诗句,必是一位品性高洁、不在乎名分地位的清新脱俗的女子。没想到,自己倚梅园一见爱慕、日思夜念的女子,竟是贪恋权贵、攀附皇恩的俗物,纵得“宛宛类卿,暂排相思之苦,”,却终归“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添几分伤感,虽然现在拥有翻云覆雨的滔天权势,也只想醉倒在洛阳城的梅花里。三是皇上深陷朝堂琐事心烦忧郁,借此表达无处诉说心情孤寂烦闷之意。皇上历经“九王夺嫡”险象,虽荣登九五,却也时候不敢放松。年羹尧虽骁勇善战,但也日渐嚣张跋扈。朝廷用人之际只能忍气吞声。隆科多、敦亲王虽无造反举动,却也虎视眈眈,对皇位的渴望会让人枉顾伯仲之情。后宫争风吃醋不断,没有一日安心……前朝后宫终不得安宁,想起纯元,不由得借此句抒发“念悲去,独余斯良苦此身”的惆怅情怀。
因此,余莺儿不会吟诗为难刁难并不算什么大事,会唱昆曲让皇上放松便是功不可没。以是,皇上封了她“妙音娘子”称号,晋升余答应。果郡王听出了皇上诗词里隐含的意思。以是他不再多言,将皇上错认她人之事埋藏心底。直到甄嬛“不动声色”现出“真身”,余莺儿以欺君之罪赐去世,原形大白。
(原创不易,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欢迎关注互换,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