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的唐诗宋词,无不表示着音韵美、对仗美。
或清新自然,婉约清丽,或豪迈旷达,沉郁抑扬。

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古人诙谐起来也不遑多让,开起玩笑来俏皮、诙谐至极。
那些古人写下的打油诗不仅文采斐然,读起来也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将打油诗这种题材发扬光大的,当属唐朝墨客张打油。
人们将类似以鄙谚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不登大雅之堂的诗统称为“打油诗”。
这类诗一样平常普通易懂,诙谐诙谐,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一、张打油,白狗身上肿

13首前人写的打油诗不输唐诗宋词幽默幽默治愈你的不愉快

张打油之以是能被众人所知,还有一段轶事:唐朝一年的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瞥见粉刷洁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

宛如彷佛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大官大怒,命人查清作诗之人,重重入罪。
有位师爷上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
”大官立即敕令把张打油抓来了。

张打油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实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样的诗来嘛。
不信,小的愿当场一试。
”大官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一下张打油。

恰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
张打油脱口便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大官一听,连说:“好气概,起句便不平常!
”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这位大人摸了摸胡子说:“差强人意,再念。

张打油立时一气呵成了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一模一样。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
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
“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

张打油最著名的诗歌,还属那首《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咏雪”通篇无一个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特殊是末了一句“白狗身上肿”。
遣词用字,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又诙谐动人。

二、河东狮子吼,不俗又不瘦

说到有趣的灵魂,怎么能没有我们的大文豪苏轼,他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哪怕生活苦闷,也能得意其乐。

一天他瞥见琴师在弹琴,曲声悠扬,忽玩心大起,感慨道: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虽然言语大略,但确实有道理。
如果琴声来自于琴,那么放在琴匣里为什么发不出声音? 如果琴声发自手指,那么为什么不在你的手指上听琴声 ?

实在这是一个繁芜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不雅观关系。
一支乐曲的产生单琴弗成,单靠指头也弗成,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能的闇练。

苏东坡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损友”,爱拿朋友开玩笑。

他有个朋友叫陈季常,有点惧内,每次和苏轼谈天,评论辩论道学、佛学,谈得直忘了就寝。
他的夫人又凶悍又善妒,陈季常有一次听到太太如河东狮子般地呵斥声,吓得柱杖都抓不稳。

事后,东坡便写了诗打趣这位朋友: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师长西席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得意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东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全诗妙笔生趣,挥洒自如,风采华美,意韵深远,读来琅琅上口,高兴淋漓,“畏妻如虎”由此风靡。

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除了东坡肉,当然还有竹笋焖肉。
苏东坡对竹子的爱乃至已经超过了肉肉,是宁肯食无肉,也要“居有竹”。
这不,要想不俗又不瘦,只有竹笋焖猪肉了。

《竹笋焖肉诗》

宋 · 苏轼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三、戏赠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

《戏赠杜甫》

唐 ·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白和杜甫,一个号称“诗仙”,一个号称“诗圣”。
二人在洛阳相识后结下深厚友情,他们交往密切,彼此十分尊重和理解。

公元746年,李白与杜甫在兖州相遇——这是他们平生末了一次见面,这次相遇,李白见杜甫又瘦了,便写下了这首打油诗调侃道:“老杜是不是整日作诗,累得瘦削了?”诗中虽是戏言,却反响了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四、一片两片三四片

被称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初到扬州,潦倒穷困,只能暂住在焦山别峰庵。

适逢一日,大雪纷飞,他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拜访好友,正碰着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
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难堪。
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全诗险些全是数字堆砌起来的,前三句读起来并无惊艳之处。
可末了一句读完,仿佛使人置身广袤天地的大雪纷飞中,寒梅傲立,雪花融入了梅花,天地浑然一片。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才华横溢,也确实很“怪”。
他性情坦直,吏治清明,以至于家徒四壁,半点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一天夜里,有小偷进了家里,郑板桥听见了脚步声,便吟了一首打油诗。

《赠小偷》

小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出户休惊黄尾犬,跃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见告小偷家中有墨有笔,金银却是无有,我这里除了书,什么也没有,让小偷赶紧走吧。

五、无盐、无蒜、无姜、无酱

听说欧阳修有一次到一个新开的饭铺里面去用饭,等到吃完,饭铺老板就问了问欧阳修饭菜味道怎么样,欧阳修没有直接说饭菜的味道,而是写下了这首诗。

《猜谜诗》

宋 · 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沙场。

这实在是个谜语;第一句答案是“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欧阳修用猜谜的办法来谐谑饭铺的饭菜缺滋少味,实在是高明,令人拍桌赞叹。

六、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除夕诗》

明 · 唐寅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唐伯虎少年时风骚倜傥,后半生潦倒穷困,年末除夕,家里没有粮,只能去寺里看梅花了。
同时也展现了墨客的乐不雅观豁达,生活艰辛也无所畏惧,心里还有份赏梅的心情。

七、准备炖鸡的事,怎么能让鸡知道呢?

《鸡》

清·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袁枚是个大文豪,也是个美食家,准备炖鸡的事,怎么能让鸡知道呢?

这首诗表面上写鸡与主人的关系,实际上却是借此讽喻剥削统治者与劳动人民的关系。
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对被剥削者的同情。
墨客的任性与功力可见一斑。

八、西湖四日游

《西湖》

明·袁宏道

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

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卧。

明代大文人袁宏道,首创一代“公安派”,提倡文风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这首诗看似离经叛道,像是鄙谚,但清丽淡雅,看似平淡无奇,却耐人寻味。
未写西湖美景,西湖的美却跃然于面前。

九、半山绝句当朝餐

《早餐诗》

宋 · 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杨万里有晨读的习气,还不许别人打扰,而且常常忘了吃早饭,于是就写了这么一首打油诗,以示自嘲。

诗中既用了比喻,又用了夸年夜,既写出他读诗忘却用饭,又赞颂了王安石绝句之妙,真是别出心裁。

十、匪贼装正经

鲁迅师长西席也创作过打油诗。

《南京民谣》

大家去谒陵,匪贼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这首诗戳穿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格调诙谐风趣,措辞普通如话,生动形象。